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2012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2251119
针灸治疗中风后肩痛研究进展(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8月1日 戴淑青 郑燕 贺新泽
第1页

    参见附件。

     3 特殊针刺法

    3.1 腕踝针 邝侵好等[13]研究针刺配合腕踝针治疗偏瘫肩痛的临床疗效,将30例偏瘫合并肩痛患者采用针刺肩部及下肢穴位,每日1次,每次25 min,10次1个疗程,同时在腕踝部选相应点进行留针,留针1 h,隔日1次,5次1个疗程。3个疗程后发现,患者肩痛程度及频度较治疗前明显减轻,上肢功能达Ⅳ级由16.7%提高到53.3%。张招娣等[14]对25例偏瘫肩痛患者采用腕踝针配合康复治疗。先辨明肩部疼痛部位所在,再按照腕踝针分区定位,患侧取穴,留针60 min,每日1次,5 d为1个疗程。腕踝针留针期间配合康复训练,训练时间每次50 min,每日1次,5次为1疗程。4个疗程后发现,患者肩痛程度明显减轻,上肢功能达Ⅳ级及以上,由12%提高到64%。石敦康等[15]将90例中风后肩痛患者随机分为腕踝针配合康复治疗组及康复治疗组。康复治疗组行矫正肩胛骨位置、刺激稳定肩关节的肌群和保持肩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等康复训练。腕踝针治疗组在康复的基础上进行腕踝针针刺,留针30 min。隔日1次,10 d为1个疗程。研究结果表明,腕踝针结合康复疗法对脑卒中后肩痛的即时镇痛效果和疗效维持时间均优于单独康复疗法。

    3.2 腹针 陈红霞等[16]研究腹针结合康复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肩痛的临床疗效。将60例中风后肩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腹针加康复训练,对照组只给予康复训练。治疗组取穴中脘、商曲(病灶侧)、外陵(患肢侧)、上风湿点(患肢侧)、上风湿外点(患肢侧),使用毫针直刺,并据患者一般情况缓慢调整针刺深度及方向。每日1次,留针30 min,2周为1个疗程,共12次。研究结果发现,在改善卒中后肩痛疼痛症状方面,腹针配合现代康复技术治疗较单纯现代康复技术治疗效果更佳。

    3.3 浮针 彭伟等[17]采用循经浮刺治疗中风后肩痛,取手少阳、手阳明经肩部循行所过之处,常规消毒,将1.5寸毫针分别从肩髃、肩髎斜针浅刺进入皮下,针体贴近皮肤表面,沿皮下浅表层刺人1.0寸~1.5寸为宜,再距上两针针尖5 cm处继刺入2针,以同样方式再刺入第3针,留针30 min~40 min。均不捻转提插,辅患者行肩关节的被动运动,每日2次,10 d为1个疗程。研究发现,采用循经浮刺治疗中风后肩痛,取穴少,针刺感应面广,取得了较好疗效。

    3.4 排刺 宋丰军[18]采用经筋排刺法治疗79例中风后肩痛患者。取患者患侧阳明经臂臑到巨骨为第一线,少阳经臑会到肩髎为第二线,太阳经肩贞下2寸到天宗为第三线,太阳经云门到天府为第四线,厥阴经天池上2寸到天泉为第五线,曲池、外关、合谷。选用毫针在每一线上相隔1寸即直刺1针,针刺后,轻轻捻转5次~7次,使患者稍有针感即可,外关、合谷选用0.25 mm×25 mm毫针直刺,针刺后,提插捻转的频率和幅度略大于前面的操作,使患者产生的针感较强。然后接电针治疗仪,每1线选2穴位接1组线,外关、合谷接1组线,选择连续波,频率0 Hz~10 Hz,强度2 mV~4 mV,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日1次,1周治疗5次,2周为1疗程。治疗结果显示,79例患者中总有效率96.2%。

    3.5 电针 郭青[19]采用滞针法电针加TDP照射治疗中风后偏瘫肩痛50例,取穴以阿是穴为主,配合经络辨证取穴,阿是穴行提插泻法,待得气后,朝一个方向捻转针柄,成搓麻样,造成人为滞针。配穴行捻转泻法,得气后加用电针,疏密波,留针30 min,同时配合TDP照射,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发现总有效率为92.0%,提示滞针法对穴位能持续刺激,直至炎症消失为止,且有镇痛、松解肌肉痉挛的作用。

    3.6 埋针 姚洁涤等[20]将78例中风后偏瘫肩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与对照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加针刺治疗,常规取穴,平补平泻,留针30 min,每10 min行针1次。每日1次,5次为1疗程,治疗4个疗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加针刺治疗的基础上,配用埋针,取穴肩髃、肩贞。用穿刺针将羊肠线置入穴位,10 d埋线1次,2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作疗效统计。结果显示,组间总疗效、治疗前后肩痛程度积分改善、治疗后肩关节活动范围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

    3.7 穴位注射 刘玉生[21]将27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穴位组19例和药物组8例,穴位组采用穴位注射疗法,Ⅰ号配方:利多卡因、VitB1、 VitB6 、VitB12、地塞米松,;Ⅱ号配方为利多卡因、布比卡因、VitB1 、VitB6 、 VitB12、地塞米松。取穴:主穴为极泉、天鼎、颈臂;配穴为阿是穴及经络辨证取穴。每次注射选主穴1个~2个,配穴2个~4个;每穴注药2 mL~4 mL。根据不同症状选择不同配方。每日或隔日1次,7次1个疗程。药物组常规给予非麻醉性镇痛药。结果发现,经过35 d的治疗,穴位组显效率明显优于药物组。

    3.8 平衡针 王文远等[22]研究肩痛穴平衡针灸治疗偏瘫性肩关节周围炎。将336例偏瘫性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平衡针灸治疗组和传统针灸治疗组。平衡针灸治疗组单取肩痛穴,交叉取穴,传统针灸治疗组取穴以肩贞、肩鹘、肩醪、肩井、手五里、手三单、支沟为主。两组治疗均1次/日,4周为1个疗程。结果表明,平衡针灸治疗组疼痛消失患者明显多于传统针灸治疗组。柏强[23]研究平衡针法与常规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疗效差异,将60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平衡针法与常规针刺治疗。平衡针组应用平衡针法,交叉取穴,穴取肩痛穴,行直刺法,上下提插手法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979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