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2012年第10期
编号:12333656
健脾化湿法治疗失眠的临床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0月1日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 2012年第10期
     中图分类号:R256.2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

    失眠,又称“不寐”、 “目不瞑”, 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 其表现有轻重之别,轻者入睡困难, 或寐而不酣, 或醒后难以复寐, 重者彻夜不眠,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及正常生活。

    早在《黄帝内经》时期,就已对睡眠的生理机制以及失眠的病机有了深刻的阐述。《灵枢·大惑论》曰:“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得瞑矣。”说明正常睡眠有赖于卫气循行有度,一旦机体因邪气所扰,导致营卫失度、阴阳失调而致目不得瞑。后世医家林佩琴概之以“不寐者,病在阳不交阴”(《类证治裁·不寐》)。

    随着脏腑辨证体系的逐步建立,后世医家对失眠的论治亦有较大发展。营卫阴阳、心、肝、肾、脾胃、痰、瘀、火等诸方面均有涉及,临床治疗和用药也随病因病机的不同而有相应的变化。这其中调理脾胃法[1,2]在治疗失眠的大法中占有一席之位,但众多医家多从心脾血虚、痰热内扰、气滞中焦、胃阴不足等方面论述。张宝利主任医师从事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医疗、教学工作3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 对于失眠一病诊治亦有较多收获。他认为,临床中尚可见到一组失眠患者以脾虚湿阻为其主要病机,应用健脾化湿法治疗后症状改善明显,现对其病机、辨治、用药规律作一总结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42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