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2012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2332025
缺血性中风不同时点单证候动态演变与预后关系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1日 王平平 高颖 张扬等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 评价缺血性中风不同时点单证候动态演变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提取2004年9月—2009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等多中心住院的缺血性中风患者4个时点(发病3 d、14 d、28 d、90 d)的中医四诊信息,发病第90天BI评分,对不同时点单证候动态演变与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发病第3天和第14天:内风证、血瘀证、气虚证、阴虚证单证候变化组间比较与预后无明显相关;内火证、痰湿证证候消失组较证候不变组、证候新增组预后佳。发病第14天和第28天:阴虚证证候新增组较证候消失组预后差,余单证候变化组间比较与预后无明显相关。发病第28天和第90天:内风证证候新增组较证候不变组预后差;内火证、气虚证证候消失组较证候不变组预后佳;痰湿证、阴虚证单证候变化组间比较与预后无明显相关;血瘀证证候新增组较较证候不变组、证候消失组预后差。结论 缺血性中风不同时点不同单证候演变对中风病的预后影响不同,对指导临床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缺血性中风;单证候;动态演变;预后

    中图分类号:R743.3 R25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的特点,已成为我国农村和城市人口第一位致残和死亡的原因[1]。中医药是通过干预证候达到改善或治疗疾病预后的目的,因此证候的动态变化与预后的关系一直是中风病诊疗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缺血性中风病证结合的诊断标准与疗效评价体系研究”(973计划),纳入病例为2004年9月—2009年8月发病72 h内入住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等多研究中心的缺血性中风患者。其中男性506例,女性249例,共计755例,发病年龄35岁~80岁(63.39岁±10.77岁)。

    1.2 诊断标准

    1.2.1 疾病诊断 采用2005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颁布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试行版)》脑梗死诊断部分,和199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颁布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中风病病名诊断标准。

    1.2.2 证候诊断 参照2008年973计划“缺血性中风病证结合的诊断标准与疗效评价体系研究”课题组制定的《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2]。

    1.2.3 残疾标准 采用BI量表(Barthal index scale,BI)评价患者发病90天的预后,分为预后良好及预后不良两类,以90分为界,将其转换为二分类计量资料。提示预后不良为BI<90分,提示预后良好为BI≥90分。

    1.3 研究方法

    1.3.1 数据处理 从目标数据库中提取患者发病3 d、14 d、28 d、90 d 4个时点的中医四诊信息及发病第90天BI评分。以《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的条目内容为依据,将不同时点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内容进行回代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10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