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2012年第12期
编号:12698105
相火离位与慢性失眠证发生相关性初探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2月1日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年第12期
     中图分类号:R25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349(2012)12150801

    “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一语出于《素问·天元纪大论》,君火在心,主发神明,以明著为要,相火在肝肾,禀命行令,以潜藏守位为常。临床实践中发现相当多的慢性失眠证患者存在心烦躁,易口舌生疮,易上火等上焦热的症状,还常存在畏寒怕冷,四肢不温,腰膝酸痛,腰背部怕冷,夜尿多等下焦寒的症状,常见舌尖红、舌中后舌质却偏淡,心脉偏亢肾脉却偏弱。这类病人用一般的安神中药未能取得理想效果,从相火离位论治,通过引火归元、温肾潜阳方法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通过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出慢性失眠证疾病的产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相火离位、火不归原。

    明·张景岳有云:“君者上也,相者下也。阳在上者,即君火也,阳在下者,即相火也。上者应离,阳在外也,故君火以明。下者应坎,阳在内也,故相火以位”。君火与相火的关系是:“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即君火在心,主发神明,以明著为要,相火在肝肾,禀命行令,以潜藏守位为常,即所谓“龙潜海底,雷寄泽中”(肝之相火寓于肝阴之中,肾之相火藏于肾阴之中)。龙雷之火,即肝肾中真阳,亦即真火,命门之火,此火藏于水中,运行周身上下。生理之下的龙雷之火,是水火共居肝脏、肾脏,不是静止不变,而是在消长之中达到相对平衡,有龙雷之火潜伏之意。病理下龙雷之火,是阴阳失调,弱阳不能制阴,阴寒伤阳 ......
------
    陈晓锋 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

    【摘要】正"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一语出于《素问.天元纪大论》,君火在心,主发神明,以明著为要,相火在肝肾,禀命行令,以潜藏守位为常。临床实践中发现相当多的慢性失眠证患者存在心烦躁,易口舌生疮,易上火等上焦热的症状,还常存在畏寒怕冷,四肢不温,腰膝酸痛,腰背部怕冷,夜尿多等下焦寒的症状,常见舌尖红、舌中后舌质却偏淡,心脉偏亢肾脉却偏弱。这类病人用一

    【关键词】 失眠证 相火 慢性 引火归元 离位 口舌生疮 腰背部 君火 临床实践 症状

    【分类号】R256.23

    “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一语出于《素问·天元纪大论》,君火在心,主发神明,以明著为要,相火在肝肾,禀命行令,以潜藏守位为常。临床实践中发现相当多的慢性失眠证患者存在心烦躁,易口舌生疮,易上火等上焦热的症状,还常存在畏寒怕冷,四肢不温,腰膝酸痛,腰背部怕冷,夜尿多等下焦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9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