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2015年第3期
编号:12618290
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机制探讨(2)
http://www.100md.com 2015年3月1日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年第3期
     2.2 对神经组织的影响 神经组织的营养因子缺乏与DPN的发生关系密切,其中关注较多的是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NGF对维持感觉神经和交感神经的生理功能及生长发育、调节神经髓鞘的神经膜细胞、参与神经组织的功能维持及损伤再修复等有重要的作用。IGFs有促进神经生长及损伤再修复的作用。神经营养因子的缺乏会影响神经组织的生理功能或损伤再修复能力,导致神经组织病变,最终引起神经轴索的营养障碍,再生功能受损,甚至神经纤维萎缩、脱落[16]。

    东红升等[17]观察电针对DPN大鼠的疗效,取双侧肾俞、足三里穴,治疗12次后DPN大鼠坐骨神经mRNA和NGF蛋白表达上调,促进坐骨神经的修复。证明电针肾俞和足三里可增加坐骨神经的NGF表达,促进坐骨神经的再修复,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叶翔等[18]用电针治疗DPN患者,以化痰祛浊、益气养阴为治则,取主穴太冲、合谷,配足三里、太溪、曲池、涌泉。治疗14次后结果显示,电针可有效提高腓肠神经、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传导速度及改善密歇根量表评分,与弥可保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叶大智[19]观察针灸对DPN患者神经传导功能的影响时发现,患者在治疗后的不同时间段胫神经和正中神经运动及感觉传导速度提升幅度相对较大,说明DPN患者外周神经受损状况改善较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张沛等[20]将8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组50例,两组均口服降糖药、维生素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另给予针灸治疗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68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