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性科学》 > 2007年第1期
编号:11547094
“早恋”概念的新认识(1)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月1日 《中国性科学》 2007年第1期
     【第一作者简介】李 阳(1978-),男,湖北十堰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2005级硕士在读。

    【摘 要】 “早恋”是起源于中国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一个本土概念,这种提法是不科学的,可以用“亲密同伴关系”、“异性友谊”和“中学生恋爱”等这些词语来分别代替“早恋”这一概念所涵概的各种现象。

    【关键词】 早恋; 青少年; 中学生恋爱

    提起“早恋”这个词,广大的中学教师和学生家长无不谈虎色变,惟恐避之而不及。甚至有人认为连部分高年级小学生都出现了“早恋”行为,似乎“情”这头洪水猛兽正在向我们的广大青少年袭来,让人顿生山雨欲来之感。可是对于什么是“早恋”这个问题,绝大多数人似乎觉得它是一个不言自明,根本用不着讨论的问题。其表现就是,在能找到的所有写“早恋”的文章当中,大部分根本就不提什么是“早恋”,极少数给出“早恋”概念的,也是各说各话,让人摸不着头脑。因此,认真对“早恋”这一熟悉但却又很陌生的概念做一番详细的分析就是十分必要的。

    1“早恋”概念的渊源

    在欧美国家,强调个性和尊重个人权力。社会尊重青少年谈恋爱的权力,甚至包括性权力,中学里普遍进行避孕知识教育,不回避恋爱和性的问题,社会对十几岁的青少年谈恋爱以至发生性关系相当宽容。西方的成年人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个体性生理成熟大大提前;而在另一方面,社会的发展却让我们要学习的东西越来越多,社会化的过程越来越长,社会性的成熟越来越晚,这两个方面形成的强烈反差,使个体有一个漫长的充满激情活力但又潜藏相当危险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少男少女之间产生爱情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01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