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性科学》 > 2014年第12期
编号:12632155
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研究进展(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2月1日 中国性科学 2014年第12期
     24同伴教育

    具有相同背景、共同经历,或有共同语言的人们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和行为技能,实现预期教育目标的教育形式和过程就是同伴教育。首先选择具有较好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的学生作为同伴教育骨干。先由专家培训同伴教育骨干,然后同伴教育者在目标人群中开展各种形式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同伴间的相互交流、探讨和学习,使整个大学生人群都提高艾滋病知晓率,正确对待艾滋病和病人。同伴教育是大专院校值得推广的普及艾滋病相关知识,转变对待HIV/AIDS态度和行为的有效干预方式[12]。通过这种参与式的同伴学习,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对艾滋病的态度明显改变[13]。

    25“高校-社会”健康教育模式

    充分发挥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通过培训大学生并走向社会开展各种形式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从而不断提高各类人群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正确认识,改变其对艾滋病的态度与行为,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同时提高了高校大学生这一艾滋病易感人群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正确认识,增强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14]。该健康教育模式的开展,首先要将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列入正常的教学工作及素质教育中,并积极组织大学生定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比如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并建立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基地。同时,充分利用节假日深入基地开展各种形式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3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