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性科学》 > 2014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2710248
大学生同性性倾向者的现状调查与分析(3)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2月1日 李晋 刘哲
第1页

    参见附件。

     表1大学生对同性恋产生的原因调查人数比例(%)后天心理因素28070%后天心理加环境因素32682%先天基因突变加环境因素9825%21同性恋产生的学术研究进展

    目前被公认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以下几种:(1)遗传因素:1993年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丁汉默博士研究表明,X染色体长臂顶端区域基因可能是同性恋产生的原因之一。进一步研究这40对同性恋兄弟DNA,表明同性恋者和有同性恋倾向的人在其X性染色体长臂顶端区域有决定了他们在性取向的基因——Xq28有研究发现同性恋与母亲基因及家庭排行密切相关,尽管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占据大部分,但在导致同性恋的因素中,这两个因素可能占了20%[14];(2)神经系统因素:同性恋现象可能与下丘脑有关。西蒙斯·维利对41例男性尸体(其中有19个同性恋者)的大脑进行解剖研究。发现同性恋者下丘脑比异性恋者的要小。这一发现引起了科学家的关注,不久,他们又从具有同性恋倾向的羊身上得到了证实[15];(3)其他生物学因素:关于激素水平,罗兰尼发现在男性同性恋者的尿液中雄性激素睾酮比异性恋者的含量少,相反在女性同性恋者尿液中睾酮含量比异性恋者要高 [16]。

    22大学生同性恋与其他人共有的心理因素及特别之处

    (1)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及亲朋好友不断错位夸奖或称赞,例如:给男孩子扎小辫,夸其漂亮。给男孩子穿过分女性化服饰,称其可爱等等,都将可能导致男孩到青春发育期的性别错位[17]。在家庭中父亲过于懦弱的角色和母亲过于强硬的性格,也都将给男孩子成长发育带来性别错位[18];(2)环境因素:如果一个人到青春期后对异性产生好感,但家长和老师不停的告诫他,与异性交往会带来很多不利因素,结果会导致他中断与异性交往而转向与同性的交往[17]。

    23反对的声音,有人对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的作用提出了质疑相反,“当男孩和女孩进入青春期时,他们的性选择倾向可能早已确定了”,因此在社会化过程中出现的那些差别只不过是已经确定了的性选择倾向的反映[19]。另外,金赛比较1500名同性恋者和异性恋者的家庭结构、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研究也证明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