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南药学.用药与健康》 > 20137
编号:13725137
本草初论
http://www.100md.com 2013年7月1日 《中南药学·用药与健康》 20137
     中药的发展史

    中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与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充分反映我国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的若干特点。中药的发展史跟人认识事物过程是一致的,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感性的认识到理性的认识,逐步形成理论,通过理论再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

    中药的发展经历了数个认知阶段:第一,感性认识阶段,我们的祖先在实践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感性材料,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承下来,这个阶段主要在秦代以前。第二,理性认识的初步阶段,秦汉时期出现了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龙本草经》,简要论述了中药的基本理论,如四气五味、有毒无毒、配伍法度等理论。第三,理性认识的深化阶段,在两晋南北朝时期,陶弘景在《神龙本草经》基础上撰写《本草经集注》,首创了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第四,理性认识上升为理论并指导人们实践的阶段。隋唐时期,首次依靠国家和行政力量对本草整理,产生第一部官修本草《新修本草》,首创按临床功效分类法。宋代唐慎微的《证类本草》,首创各药后附列方剂以相印证,医药紧密结合。第五,实践基础上丰富和修正理论阶段。金元时期,发展了医学经典中有关升降浮沉、归经等药性理论。第六,理论大成阶段,明代李时珍系统总结了16世纪前的药学成就,写出了对古今中外有着巨大影响的药学名著《本草纲目》。在此基础上,专题本草也有了较大发展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9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