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四季保健 > 概述
编号:12805912
二十四节气与艾灸养生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0月1日 中南药学·用药与健康 2014年第10期
     清代吴仪洛在《本草从新》中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亡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止诸血,温中开郁,调经安胎……以之艾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

    认识艾灸

    一、艾灸定义:艾灸是利用艾绒在体表穴位上的烧灼,借助灸火的温和热力和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作用,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法。当今有识之士已逐渐认识到长期服药对身体的危害性,因此绿色自然的艾灸保健术备受欢迎。

    二、发展历史:灸法出现在我国周秦以前,战国时代孟子《离娄》曰:“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艾之灸病陈久者益善……”可见在春秋战国时代即重视艾灸!宋代以后灸法的保健防病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窦林的《扁鹊心书》就是以灸法防治疾病的专著。

    三、艾灸分类:①直接灸:化脓灸、非化脓灸 。②间接灸:也叫隔物灸,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饼灸等。③艾卷艾绒灸:艾条灸(悬灸)、各种盒灸等。

    四、艾灸的功效:灸法,是颇受青睐的治疗保健方法,是人类唯一的一套完整的内病外治的体系,艾灸的温热刺激能直达深部,经久不消,使人发生畅快之感。艾的药性可通过体表穴位渗透到体内起治疗作用;又可通过呼吸进入机体,醒脑安神,通经活络。艾叶能宣理气血,温中逐冷,除湿开郁,生肌安胎,利阴气,暖子宫,杀蛔虫,灸百病,能通十二经气血,能回垂绝之元阳。用于内服治宫寒不孕,行经腹痛,崩漏带下。外用能灸治百病,强壮元阳,温通经脉,驱风散寒,舒筋活络,回阳救逆。《扁鹊心书》指出:“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死。保命之法,艾灸第一。”

    艾灸对脾胃也有明显的强壮作用。《针灸资生经》里说:“凡饮食不思、心腹膨胀、面色萎黄,世谓之脾胃病者,宜灸中脘”,在中脘施灸,可以温运脾阳,补中益气。常灸足三里,不但能使人体消化功能旺盛,而且可增加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收到防病治病、抗衰防老的效果。

    艾灸的养生原理

    艾灸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是指人的养生要顺应天序。时令是指季节和时序的变化。因为时序以十五日为一节,又称节气。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人在节气(一年之中以“两分”“两至”较重要,即“春分”“秋分”“冬至”“夏至”)的时候艾灸神阙、关元尤其有益。在特定的时令节气进行艾灸以防病保健的传统方法,是古代流传下来的独特艾灸养生方法。它典型地体现了中医“天人相应”因时制宜的防治思想。

    中医讲顺应天序,人与自然相应,人依据自然界的阴阳消长变化而变化,因此,中医养生中节气或四时的更替交接之时是疾病演变最突出的时期。临床可见四时阴阳之气变动剧烈之际,也是年老、体弱、虚衰的人群加重病情、诱发宿疾或易生新病的时期。比如夏至、冬至前后是中风、溃疡及哮喘等高发之时。这个关键的时刻,应用某种简便的方法扶助正气,激发机体的潜在的顺应能力或应变能力,则有助于防病保健。后人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的原则设立了“冬病夏治,夏病冬治”的防治思路,即体现了在特定的时机预先培养阴阳,以固之本,扶持正气,从一定的意义上讲正是顺应自然界阴阳之气的变化规律,最大限度调动机体的潜能以应变环境、抵抗疾病的防治原则。

    四季艾灸养生

    一、春季艾灸养生

    春季与人体五脏之一的肝相应,春天肝气当旺,从五行的生克乘侮来看,肝木旺易克脾土,所以春季重点调养肝的阴阳,同时注意补脾土。艾灸穴位:太冲、肝俞、胆俞、期门、阳陵泉、三阴交等。

    二、夏季艾灸养生

    夏日是天地万物生长之时,生命壮盛。夏属南方,五行归火,在人主心,夏日摄养宜以养心气为主。由于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也达高峰,尤其是三伏天,患者腠理开泄,艾灸很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所以在夏季治疗冬病,往往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对于有些慢性病,夏天艾灸会好于冬季,尤其是风湿类的疾病、哮喘、免疫力低下、慢性疾病、过敏性疾病等等都适合夏天艾灸。例如:

    1.女性痛经:女性常吃冷饮,久之会造成痛经。可于每次经前10天,对天枢穴(肚脐旁2寸)、三阴交穴(内足踝上3寸)艾灸。这2个穴位可以改善女性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病。

    2.哮喘:哮喘可选择在伏天进行艾灸治疗,每个伏天的第一天开始艾灸,直到三伏结束。几个穴位分别是夹脊穴(第1胸椎至第5腰椎之间)、大椎穴、肺俞穴、膏肓穴等。

    3.夏季腹泻:夏季因为饮食不节或腹部受凉,经常会出现腹泻,对相应的穴位进行艾灸可以健脾益胃、补中益气、保暖治寒。这几个穴位分别是中脘穴、建里穴、足三里穴等。

    夏季的后三分之一是长夏,此时气候偏湿,“湿气通于脾”,因此长夏是健脾、养脾、治脾的重要时机。可以艾灸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阴陵泉等穴位。

    三、秋季艾灸养生

    早秋气温高为湿燥,晚秋气温降为凉燥,皮肤干燥,体液缺乏,一切新旧病患容易产生,因此,秋天养生以润燥保阴为主。艾灸穴位:大椎、肺俞、大肠俞、太渊、尺泽等,灸后配合吃点柔润之品更好。

    四、冬季艾灸养生

    冬季艾灸对阳虚及寒症效果佳。温热的特性使艾灸成为冬季养生最适合的项目之一,寒冷的冬日里,艾灸是最温暖的陪伴。艾灸穴位:腰阳关、命门、肾俞、太溪、复溜、涌泉等。

    所有疾病的艾灸都需要专业人员专业指导,否则容易适得其反,灸得过量或不足。

    艾灸注意事项

    ①凡暴露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②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孕妇腰骶部、下腹部等不宜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③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④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⑤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⑥温灸时先灸左方,再灸右方;温灸后,不要冷水洗手或洗澡。⑦温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以帮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的毒素。,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四季保健 > 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