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 2011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2293323
桡动脉止血器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应用及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月1日 陆立岚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探讨弹力加压型桡动脉止血器在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压迫止血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0年7月住院经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患者80例,其中40例应用弹力加压型桡动脉止血器压迫止血作为观察组,40例应用传统的纱布绷带压迫止血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方法的操作流程,患者舒适度,手部、前臂肿胀、麻木、青紫情况。结果:弹力加压型止血器组与传统方法比较,操作流程上耗时少,简单方便,患者舒适度优于传导方法(P<0.05),手部肿胀、麻木、青紫现象明显少于传统纱布绷带组(P<0.05)。结论: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应用弹力加压止血器安全舒适,操作方便,并发症少。

    【关键词】桡动脉止血器;冠状动脉介入;应用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015(2011)01-0030-02

    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具有损伤小、穿刺部位并发症少、术后患者即可恢复活动,无体位限制,并可缩短住院时间、节省费用等优点[1],由于术前常规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术中、术后的肝素化,使压迫时间延长,另外氯比格雷、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也增加了血管出血的发生几率[2],因此近几年,对桡动脉止血措施要求越来越高,术后穿刺处的压迫止血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患者术后的恢复.以往我们常规采用普通纱布绷带“8”字包扎,但该方法包扎松紧度不易控制、操作时间长,影响静脉回流的缺点,从而引起肢端麻木、瘀血肿胀等不适.2009年10月-2010年7月我科对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人采用弹力加压型桡动脉止血器,对穿刺部位进行压迫止血,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10月-2010年7月在我科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患者80例,其中40例选用弹力加压型止血器压迫止血为观察组,40例使用传统纱布绷带压迫止血为对照组。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44-80岁,平均年龄(63岁±8.3岁),其中单纯行冠状动脉造影14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支架植入治疗26例。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52-85岁,平均年龄(65岁±9.3岁) 其中单纯行冠状动脉造影术17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支架植入治疗治疗24例。所有病人术前Allen试验阳性。

    1.2止血方法:观察组:行冠状动脉造影或介入治疗术毕,拔出鞘管按压穿刺点10分钟,然后将止血器的加压胶垫中心对准桡动脉穿刺点,根据患者手腕粗细选择弹力带的大小并调节松紧度至合适。定时放松调节直至解除压迫。对照组:手术结束后用普通纱布绷带8字形缠绕包扎,根据穿刺点有无出血调节松紧度,直至解除压迫。

    1.3效果评价: 通过观察患者舒适度,压迫侧手部前臂肿胀、麻木、青淤情况来判定效果(见表1和表2)。

    1.4统计学处理: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回到病房即予以多功能监护进行监护,观察患者的心律、心率、血压,准备好急救药品.予以安慰、关心,嘱其卧床休息.指导患者多饮水,术后8小时饮水达1500ml,进食半流质或流质饮食,促进造影剂排泄。

    2.2掌握合适的压迫时间:根据患者术前、术后用药情况及所做手术的不同,定时放松,解除压迫。单纯行冠脉造影的患者,术后2小时第一次放松弹力带,如无出血,每隔1小时放松一次,直至解除压迫;行支架植入的患者,术后2小时第一次放松,每隔2小时放松一次,观察有无出血,直至第二日晨取止血器.观察组40例应用上述方法压迫止血,4例支架植入患者使用肝素量较大,术后6小时放松弹力带出现穿刺点渗血,又予以加压止血,后出血停止。由于4-6小时已放松弹力带,患者基本上无手部压适感,故大部分患者第二日晨诉夜间睡眠良好,而传统纱布绷带压迫由于压迫范围广,影响静脉回流,患者手部肿胀、麻木、疼痛,严重影响睡眠.

    2.3伤口观察及护理

    2.3.1观察有无出血、血肿:桡动脉走行表浅,局部易于压迫止血,且无重要静脉和神经相伴,不易发生与穿刺相关的神经血管损伤[4]。但由于有时术中反复穿刺、压迫时间短、抗凝治疗等原因,术后穿刺点易出血,形成血肿,假性动脉瘤等。观察组40例有3例患者压迫期间发生渗血,经调节止血器后未再出血;有2例穿刺侧上臂发生血肿,经积极治疗后好转。因此术后24小时应密切注意有无出血、血肿.放松弹力带时先用拇指压住胶垫,确认放松后无出血才可松开.在止血器止血过程中,手掌腕部伸直,上肢避免活动过剧,术后24小时限制患者腕关节活动,避免旋转、提拉和负重,避免在术侧上肢监测血压、输液、采血等操作,手部及肘关节抬高或放于胸前,有利于静脉回流,减少局部张力,可缓解疼痛。

    2.3.2避免局部感染:止血器压迫时间过长,可发生局部皮肤损伤,观察组中有2例由于穿刺点渗血,压迫时间长,局部发生水泡,其中1例发生皮肤破损,经局部消毒预防感染很快愈合,因此应掌握压迫时间,一般不超过12小时。另外,解除压迫后穿刺点用0.5%碘伏消毒,苯扎氯胺贴覆盖,24小时后即可去除,注意穿刺部位保持清洁干燥。

    2.4末梢循环观察:严密观察术侧上肢肢端温度、颜色、肿胀、麻木、疼痛感,观察手指活动是否灵活,有无感觉异常,以及桡动脉搏动等。

    3讨论

    随着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穿刺点止血措施逐日改进,弹力加压桡动脉止血器的应用大大减少了术后的并发症,止血器凹陷型设计不会移位,作用力直接作用于穿刺点,压迫范围小,接触病人侧为明胶,质软,压迫板的设计符合血管解剖生理,尺动脉无明显受压,血流正常,病人舒适感增加[5],另外止血器松紧度可调节,操作方便,便于护理人员观察。

    参考文献

    [1]秦洁,陈安萍,王莹.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护理进展.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4):73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94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