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 2011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2292991
ACEI干咳副作用的临床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1年2月1日 刘潺潺 续蕾 陈亚崎 李杰 李伟 杨靖 周宏斌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观察贝那普利组,依那普利组干咳副作用。 方法:服用卡托普利并出现干咳患者共160例,随机分成贝那普利组,依那普利组,两组均在治疗1周、4周及6月观察干咳情况。结果:2 组患者均在治疗6月后干咳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因干咳把卡托普利换成贝那普利,忽视对药物副作用的认识。

    【关键词】贝那普利;依那普利;干咳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015(2011)02-0015-02

    ACEI常用的药物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等广泛应用于临床。部分病人出现干咳现副作用[1], 部分临床医生忽视ACEI引起咳嗽,有些病人长期服用止咳药或呼吸科就诊,增加了患者痛苦和不必要的医疗费用。部分医生认为干咳副作用贝那普利少于卡托普利,对此进行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6月-2010年11月, 服用卡托普利并出现干咳患者共160例,纳入标准;年龄40~78岁,卡托普利片25毫克,一天三次,停用ACEI类药物1月后干咳消失。排除有呼吸道咳嗽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贝那普利组男40例,女40例;年龄45~75(65.12±16.23) 岁。依那普利组男39 例,女41例;年龄43~77(63.17±11.63)岁。

    1.2 治疗方法:贝那普利组, 贝那普利片10毫克,一天一次。2组疗程均为6月。依那普利组,依那普利片10毫克,一天一次。

    1.3 疗效评价指标:2 组患者均在治疗1周、4周及6月观察干咳情况。

    1.4 疗效评定标准:患者出现干咳,持续2周。

    1.5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1. 0 统计分析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用x2检验。干咳副作用比较贝那普利组在治疗1 周及4 周时干咳减少,但服用6月后与对照组无区别。

    2 结果

    2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3 讨论

    对患者干咳的总结,ACEI类干咳有如下特点:(1)女性多于男性;(2)以夜间发生为多见,影响睡眠;(3)多数病人有咽喉部不适感;(4)干咳为主,突然出现,可无诱因,表现咳嗽无排痰的,受到异常气味或上呼吸道感染后易诱发;(5 )卡托普利咳嗽一般在病人用药后1周左右出现;而贝那普利多在6月出现。(6)患者症状虽然明显,但胸片,血常规没有异常发现;(7)停用ACEI后,咳嗽便明显减轻且在1周至半月内减轻[2~3]。

    ACEI类药物抑制ACE (即激肽酶Ⅱ), 组织内缓激肽降解减少,局部血管BK浓度增高, ACEI类药物的降压机制与干咳机制都是因为缓激肽局部浓度增高,降压机制时缓激肽是血管内皮L - 精氨酸- NO途径的重要激活剂,作用于内皮的β2 受体而引起血管内皮超极化因子及一氧化氮的释放,N0是由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合成并释放至周围, ACEI类药物能显著提高NOS活性,NO具有扩血管,降低血压[2]。但是同时卡托普利使缓激肽或前列腺素在肺内蓄积引起持续性干咳,肺部缓激肽使前列腺素合成增加,这些炎症介质积聚后可刺激肺部的J感受器,通过无髓鞘的C型纤维将冲动传入中枢,它们都能刺激支气管引起强烈的收缩而引起干咳[4];但是也有人认为干咳是因为迷走神经纤维细胞介导,与继发咽部刺激性受体的敏感性增加有关[3]。因为ACEI类药物药物的机制相同,所以对一种ACEI类药物干咳,对另外一种ACEI类药物发生干咳的可能性增加,此次实验也是这样的。但是贝那普利多在6月出现,我们认为是肺部缓激肽浓度增加的缓慢有关,有待进一步证实。我们临床上也观察到对有些球麻痹排痰困难的患者,干咳反而有利于排痰。

    本次研究卡托普利咳嗽一般在病人用药后1周左右出现;而贝那普利多在6月出现。部分医生认为贝那普利的干咳的副作用发生率小,所以临床上因干咳把卡托普利换成贝那普利,从而忽视对药物副作用的认识,大部分病人被误认为是呼吸道疾病,增加了患者负担。随着缬沙坦等ARB药物的费用降低,用缬沙坦代替卡托普利应做为首选。

    参考文献

    [1] 吕艳霞. 卡托普利治疗麻醉前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3, 9:550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34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