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 2011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2293000
344例高血压患者社区就诊情况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2月1日 余雪晴 余乃新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了解社区高血压控制率,探讨社区高血压防治工作。方法:随机抽取一个月首次就诊病人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血压达标率为 62.09%,单药和联合用药治疗,以二联达标率最高,依次是单药、三联、四联和五联。高血压用药以CCB最多,依次为ARB、B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和ACEI。难治性高血压占总病数的 1047%,联合用药类别品种越多,达标率越低。

    【关键词】高血压;社区就诊;分析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015(2011)02-0029-02

    高血压是脑卒中、冠心病、心、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危险因素,在我国人群中存在“三高”“三低”现象,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2009年,我国将高血压管理纳入社区卫生服务内容[1],防治工作中心由医院转移到社区医疗机构,社区医疗机构能否担当起高血压防治重任,是值得关注的问题。为此,我们选择社区门诊一个月的高血压病人就诊情况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病例资料:社区门诊,随机抽取一个月首次就诊高血压病人,本月复诊病例不计入病人数。

    (2)血压测量方法:难治性高血压,血压达标标准,降压药品种分类(CCB 、利尿剂 、ACEI、ARB 、B阻滞剂 、a阻滞剂),均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基层版.2009[3]执行。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1.1 本月首次就诊高血压病人数为:344 人,其中男性:153人,女性:191人,男女之比为1∶1.42。

    2.1.2 在就诊病例中,年龄最小为:22 岁,最大为:85 岁。病例集中在61-70岁年龄组。(见图1)

    2.2 降压药使用情况

    2.2.1 高血压用药以CCB最多(241/664),依次为ARB(184/664)、B受体阻滞剂(140/664)、利尿剂(64/664)、ACEI(34/664)、a阻滞剂(1/664)。

    2.2.2 单药和联合用药情况:在 344 例中,单药使用 112 例,占32.56%。二联用药使用 164例,占4767%。三联用药使用 49例,占14.24%。四联用药使用 18例,占 5.23%。五联用药使用 1 例,占 029%。(见表1) 

    2.3 治疗后血压达标情况

    2.3.1 总达标率,在 344个病例中,血压达标 212 例,达标率为 62.09 %。

    2.3.2 在单药和联合用药治疗中,以二联达标率最高,占29.36%,其次是单药治疗、三联、四联和五联。(见表2)

    3.3 未达标率,在 344个病例中,血压未达标132例,未达标率为38.37 %。未达标构成比由高到低依次为五联、四联、三联、二联和单联。(见图2)

    3.4 难治性高血压:在 344 例病例中,使用三种降压药,其中包括一种利尿剂,血压仍不达标者共 36例,难治性高血压占总病数的 10.47 %。

    3 讨论

    (1)高血压控制率是反映患者依从性与医生水平最直接的指标,是病人能否获得利益标志。据报导[1],我国高血压控制率仅为6.1%,美国2000年为31.6%,近期上海某社区报导为23.3-55%[2]。本次调查结果,该社区高血压门诊高血压控制率达62.09%。说明普及社区居民的健康教育,提高高血压患者的应知水平,增强高血压患者依从性,是提高高血压控制率的有效措施,同时也说明该社区医疗机构能够担当起高血压防治重任。充分证明我国高血压防治工作中心由医院转为社区医疗机构的决策是正确的。

    (2)中国高血压指南[2],将高血压治疗药物分6类,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出,高血压门诊能遵照指南要求用药,无论是单药治疗,还是联合用药,CCB占据第一位,也印证了CCB是治疗高血压的基石。ARB有取代ACEI的趋势,ACEI引起干咳等副作用,制约了医患的使用,ARB取而代之,居第二位。利尿剂使用略显不足,可能与高血压病例集中在70岁年龄组,病例多合并有高血脂、高尿酸、糖耐量异常等原因限制其使用有关。

    (3)难治性高血压是高血压致残致死的主要因素,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本次调查难治性高血压占高血压总数的10.47%。与张海燕报导[4]基本相同。调查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类别品种越多,不达标构成比率越大,充分说明高血压治疗达标的艰巨性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04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