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必读》 > 2005年第2期
编号:11107573
感悟“年味”
http://www.100md.com 2005年2月1日 《健康必读》 2005年第2期
     眨眼间又过年了,爆竹、笑脸、祝福到处都是。春节之于中国人,如同圣诞之于欧美人,都是头等重要的节日,人们有足够的理由载歌载舞来迎接这个节日。

    印象中,在那个快乐而单纯的年代,过年是万家团圆亲情浓郁的节日,是充满浓情的大年夜里围炉而坐,是一次全家举杯的温馨,是济济一堂观看春节联欢晚会时的忘情欢笑,是新年钟声敲响时的相视而笑,是此起彼伏的爆竹声,是孩子们盼望了一年的压岁钱,是身上向往已久的新衣裳……人们在门脸贴上春联、“福”字及财神像,希望能给全家带来好运,春姑娘来到门口,念一遍这寄托新一年美好愿望的句子,好运就真的来了。这“福”字还必须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到了”。家人从小年开始就忙起来了,杀鸡宰鸭,买鱼买肉,家家厨房里的砧板都嘭嘭地响,一直忙到大年三十晚上,坐到年夜饭的餐桌前,大人捶捶发酸的背,喝一口温热的酒,脸上像盛开的花朵露出放松的笑。各地游子从四面八方涌出来,集中在车站、码头,黑压压的一片,像小溪一样汇集一起,形成一条回家过年的大河,常常是坐了火车换轮船,换了轮船再赶汽车,总算赶上了团年饭。一声“爸、妈”没喊出声,那滚落的泪水早已滴进酒杯。多少思念,多少惦记,多少期盼,都融合在这浓浓的酒里,围着火炉,带着微醺,听父母讲那些过去的故事。这才像过年的样子,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那时候仿佛空气中都充满了过年的气息,用鼻子嗅都能嗅出来,虽然没有现在富裕,没有电子贺卡、电话拜年、举家外出旅游,但是那时候过的年特别有滋味。

    随着时光的流逝,也许这些过年的场面和氛围已渐渐离我们远去了,就像过生日一样越来越不感兴趣,春节正在逐渐丧失它单纯的快乐与轻松,更多的成为人们之间迎来送往的应酬。生活条件日益改善,而对过年的那种企盼心情反而逐渐淡薄。鸡鸭鱼肉,已成为家常便饭,过年不过年,好像已经无所谓了;过去那些极具民族特色的文化活动,已被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所取代;商场速冻饺子随处可买,于是过年包饺子的习惯已不时兴;不少地方连鞭炮也禁放了。难怪人们对此叹曰:“时下年味越来越淡了”。

    年味或浓或淡,不必那么太在意。我倒觉得过年全在于一种感悟,一种心态,一种追求。事物都是这样,好的东西源远流长,落了伍的自然消亡,值得保存的定会重新出现。一句话,这是中华民族自己的节日,什么形式都可以,喜欢咋样就咋样。痛痛快快地玩,轻轻松松地乐,把一年开头的几天过得惬意舒适,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年味”不是吗?, 百拇医药(晴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