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必读》 > 2010年第11期
编号:11980435
清末民初百姓害怕喝“洋水”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1月1日 《健康必读》 2010年第11期
     如今,自来水已经与人民生活和国民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人们对它的存在已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了。但很少有人知道的是,一百年前自来水厂在北京创建时,其经历堪称曲折……

    “饮料乃卫生所重”

    据历史记载,前直隶按察使,长芦盐运使周学熙(1866—1947,著名实业家、民国初曾两任财长)于光绪三十四年三月(1908年4月)经外务部尚书、军机大臣袁世凯举荐,自天津奉调入京筹建京师自来水,以农工商部丞参上行走的官职,主持筹建工作。当月,周便拟定了《创设京师自来水公司大概办法文》呈交农工商部。与此同时,还草拟了公司《三年收支预算》,对公司盈利预期相当乐观,其时以成本210万元(后实招股270万元)计,估算年可入售水款39万元,除去各项费用,第一年便可得净余利10万元,第二年净余利16万元,第三年净余利23万元,且“以后逐年销售增旺,其余利更多”。以“人性莫不趋利而避害”的判断,且出于自来水事业有“宫保(袁世凯)提倡于上”,“朝中大佬,应者必多”的考虑,认定集股并非难事。

    据此,公司在《招股启示》中做了颇有吸引力的宣传。首先宣称“京师为首善之区,饮料乃卫生所重”,但自然环境不佳,食用“土井”之水,“使用不便,质味恶劣”,“损生民之发育”;一旦遭遇火警,“杯水车薪”更难应对。而自来水的兴建,则可“补天时地利之不逮”,“既利民生,尤便民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0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