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必读》 > 2011年第1期
编号:12009590
贺子珍:在沉默中走完人生(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月1日 《健康必读》 2011年第1期
     了封回信,除了表达一番想念妈妈的感情外,也有爸爸向妈妈问好,希望保重身体之类的祝福话。

    贺子珍给毛泽东的两封信,毛泽东都没亲自回复,可能一半是由于工作忙,一半是有意让女儿做他们之间联系的纽带,这样,更自然一些,亲切一些。于是,以后每年放暑假,毛泽东都派人把娇娇送到贺子珍身边,让母女生活一段时间。以慰藉贺子珍孤独的情怀。毛泽东还让娇娇回去给妈妈捎去许多食物。而娇娇回去之时,贺子珍同样“回赠”一些毛泽东喜欢的食物。毛泽东与贺子珍在艰苦的岁月孕育的女儿,就这样成为沧桑岁月中两人心灵联系的桥梁。

    在沉默中走完人生

    1950年。贺子珍接受组织的安排,离开东北,定居上海。起初住在泰安路,后来搬到徐汇区湖南路262号,期间,只有彭德怀和陈毅去看过她。

    贺子珍晚年,身体一直不好。1954年9月,收听完毛泽东在一届人大闭幕式上的讲话录音后,贺子珍突然发病,被送到上海华东医院。孔东梅回忆:“小时候,我不知道什么叫犯病。现在才明白,外婆是因为思念外公心切。外公一发表讲话,外婆就会晕过去。外公听到这些消息后,也多次流泪。听说外婆生病,他就写信给妈妈,说‘我知道这都是因为我’。”

    1976年9月,毛泽东弥留之际,李敏赶到父亲身边。这时毛泽东已不能讲话,他向李敏作了一个手势。李敏揣摩了很长时间,猜想可能是桂圆的意思,桂圆是贺子珍的小名。毛泽东逝世时,贺子珍未能去北京。

    “文革”结束后,贺子珍的命运才有了改变。1979年9月,中央接贺子珍到北京。9月8日,贺子珍在女儿一家的陪同下来到毛主席纪念堂。家人事先一再嘱咐她,不要太激动,不要太伤心,她看上去还是挺平静的。有一张照片,抓拍到贺子珍在纪念堂门外的回眸,人们看后非常震撼。它恰到好处地捕捉到贺子珍当时的内心状态。她没有号啕大哭,也没有非常激烈的状态。贺子珍和毛泽东是那种人生永远不能有交点的结局。所有的情感,在那一刻都迸发出来。“贺子珍在献给毛泽东的花圈上,落款写着——“战友贺子珍”。

    1984年4月19日,贺子珍在上海华东医院病逝,骨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孔东梅说,外婆贺子珍是一位最好的历史见证者,但是她最终选择了在沉默中走完人生。, http://www.100md.com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