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新医学导刊》》 > 2008年第3期
编号:11733876
中西医结合辨治带状疱疹120例临床疗效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08年3月1日 《新医学导刊》 2008年第3期
     中图分类号:R752.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8)-3-0024-02

    【摘 要】目的 总结中西医结合辨治带疱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以中医辨证论治加二味拔毒散外用,配合西药抗病毒阿昔洛韦vit B1 vit B12以及戴芬止痛。结果 120例患者均在用药1天后疼痛减轻,疼痛消失时间平均12天,平均3天后水泡收敛,皮损消退时间平均9天,临床痊愈率100%,无一例出现不良反应及过敏反应。结论 中西医辨治带状疱疹临床疗效确切,使用安全。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疗法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一种由疱疹病毒引起的沿周围神经分布的急性皮肤病。是皮肤科常见多发疾病,各年龄均可发病,但中老年发病率更高,据现有国内外资料分析,本病的发病率与年龄成正比。年龄越大越易形成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且患者病程相对较长。笔者总结医院皮肤科病房从2002~2006年采用中西医结合辨治带状疱疹120例临床疗效,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1.1 入选标准 ①符合西医带状疱疹诊断标准。②符合中医证候诊断标准。③年龄介于18岁到70岁之间者。④在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上签字。⑤局部皮损主要表现为红斑与簇集性水疱。

    1.1.2 排除标准 ①年龄在18岁以下或70岁以上;②妇女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③有精神障碍及其它影响治疗的合并症;④有重要脏器病变及系统疾病病史,如慢阻肺、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糖尿病。⑤对雄黄或白矾过敏的患者120例患者均为我科住院病人, 男65 例, 女55 例, 年龄38~ 61岁, 平均年龄49 岁。病程最短的为2天,最长的为12天。发生于胁肋部的为87例,发生于面部的为20例,发生于上肢的为4例,发于下肢的为7例。

    1.2 治疗方法

    1.2.1 基础治疗 适当卧床休息,病变处覆盖洁净敷料以隔离外来机械刺激,减少触痛并尽可能保持水疱的完整。同时给予抗病毒阿昔洛韦0.5g静滴;维生素B1100mg、维生素B120.5mg肌肉注射;戴芬75mg止痛;中医辨证论治及调护。

    1.2.2 中医辨证论治 肝胆湿热证: 皮疹红、灼热, 痛如针刺,疱壁紧张, 集簇成群, 口苦咽干, 烦躁易怒, 小便短赤,大便干结, 舌质红, 苔黄或黄腻, 脉弦数。治宜清肝泻火,利胆除湿, 解毒止痛。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木通各6g , 黄芩、生地、当归各15g , 炒栀子9g , 柴胡、川楝子各10g , 车前子30g , 泽泻、枳壳、玄胡各12g。

    脾湿内蕴证: 皮疹淡红, 疱壁松弛, 易于溃破, 糜烂渗液, 纳呆腹胀, 大便时溏, 舌质淡胖, 苔白或白腻, 脉沉缓而滑。治宜健脾利湿, 解毒止痛。方用除湿胃苓汤加减: 苍术、黄柏、陈皮、白术各10g , 厚朴6g , 茯苓、滑石、板蓝根各30g , 猪苓15g, 泽泻、玄胡各12g , 甘草3g等加减。

    气滞血瘀证: 多见于年老体弱者, 疱疹基底暗红, 疱液浑浊为血水, 疼痛剧烈难忍; 或皮疹消退后仍刺痛不止, 夜卧难眠, 精神萎靡,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 苔白, 脉弦细。治宜活血化瘀, 通络止痛。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味: 桃仁、红花、川芎、川楝子、香附、郁金各15g , 当归、生地各20g 、赤芍、玄胡各12g , 鸡血藤30g等加减。

    1.2.3 外治 二味拔毒散适量用冷茶水调成糊状,涂擦皮损处,每日2次,调擦过程中不清洗患处的残余药物。

    1.3 观察指标 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检查、血尿便三大常规的检查。

    临床症状评价:观察自觉症状主要是疼痛、灼痒等的变化情况;他觉症状主要是皮损面积、水疱个数及簇数等的评分。于治疗前后均行照相记录。

    1.4 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1.4.1 疗效评价 ①临床痊愈:疼痛消失、皮损消退,积分减少>95%;②显效:疼痛明显减轻,皮损基本消退,积分减少>70%;③有效:疼痛减轻,部分皮损消退,积分减少>30%;④无效:疼痛未减,皮损未消退,积分减少不足30%。

    注: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x 100%。

    1.4.2 安全性评价 肝肾功能及三大常规是否发生异常;是否发生皮肤过敏。

    2 结果

    在用药后除1名在涂药治疗后发生面部疼痛不适外(后停用外用药物治疗)其余患者均在用药治疗1天后疼痛减轻,平均3天后水疱开始收敛,皮损消退时间平均为9天,疼痛消失时间平均为12天。临床痊愈率为100%,无1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肝肾功、三大常规及过敏反应)。

    3 讨论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疱疹性皮肤病,中医称为“缠腰火丹”、“蛇丹”、“蜘蛛丹”,多发于春秋两季。疱疹可发于人体任何部位,但尤以胸胁、腰骶部最常见,常沿一侧神经呈带状分布,疼痛剧烈。中医认为,本病多为肝气郁结,化火妄动,兼以肝经湿热内蕴,循肝脾经脉上攻,外溢肌肤所致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文献较多,但结合我院治疗本病的治疗方案,值得一提是源于《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的传统外用药二味拔毒散。二味拔毒散由雄黄、白矾组成,原书记载“此散治风湿者,诸疮红肿痛痒、疥痱等疾甚效”又称上二味为末,用茶清调化,鹅翎蘸扫患处疼痛自止,红肿自消。方中雄黄解毒杀虫有良效。《本草纲目》中记载“雄黄乃治疮杀毒要药也。”白矾有解毒收湿止痛之功。《本草经疏》云:“白矾,味酸气寒而无毒,其性燥急收涩,解毒除热浊。”故两药合用,具有解邪毒,除热浊,收湿止痛之功。现在关于雄黄的研究较多。2000版《中国药典》雄黄的主要成分是二硫化二砷。其药理作用其一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雄黄单用或配伍使用对皮肤真菌及多种细菌有抑制或杀灭作用。唐永证实雄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非常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进行了雄黄对白细胞及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影响的研究表明雄黄能增强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不影响白细胞总数及分类,但能明显刺激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这表明雄黄的抑制作用除直接作用外,还通过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来实现。其二有抗肿瘤作用:雄黄通过诱导细胞调亡、增加细胞膜蛋白表达等作用来起到抗肿瘤作用。由于雄黄是含重金属砷的矿物药,为了保证中药制剂的用药安全和排除此类药品的出口障碍,有人主张复方中去除雄黄。复方中去除雄黄后是否影响复方的疗效,目前尚无定论。雄黄中的硫化砷对机体作用表现为双向相性,在杀伤癌细胞和细菌时,表现出其正向生物活性,但对正常细胞也有伤害,表现其毒性。所以对雄黄复方的安全性及疗效的临床评价非常有必要。通过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我院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疗效确切,临床使用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百拇医药(严晓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