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必读·下旬刊》 > 20104
编号:13779669
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相关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0年4月1日 彭友玲
第1页

    参见附件。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0)04-0101-02

    【摘要】目的:了解我国护士心理健康现状,探讨探讨提高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方法和措施。 方法:对近年来国内护理学专家及心理学专家对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的相关研究做以综述。结果:(1)护士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低于一般人群;(2)特殊科室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普通科室护士。结论:增加编制,实施人性化管理,加强护士心理健康培训和教育,提高社会支持度等措施有利于提高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使护士这一特殊群体从生理到心理都处于一个良好的状况。

    【关键词】护士;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指的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是指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1]。护理工作属于科学性、技术性、服务性行业,集高风险、人文关怀于一体。护士作为高应激的职业群体,其心理健康水平影响护理工作的质量,进而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有研究发现,当护理人员情绪不稳定及处于生物周期低潮时差错发生率较高。因此,护士心理健康的维护十分重要。近年来,国内护理学专家及心理学专家对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从各个角度、层面进行了不懈的研究。本文对此项相关研究做以综述,从我国护士心理健康的现状、原因、对策3方面进行总结分析,了解我国护士心理健康现状,探讨提高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方法和措施。现报道如下。

    1 护士心理健康现状

    1.1 护士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低于一般人群:多数研究证明,护士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低于一般人群。某些心理问题在护士中是普遍存在的,如运用SCL-90量表评定,护士普遍表现异常的因子多为强迫、人际关系、抑郁、恐惧、精神症状等[2]。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会使护士产生工作疲惫感,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易激惹、对服务对象漠不关心等;长期的压力还会进一步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表现为职业倦怠。职业倦怠是护士职业压力最主要的表现,具体可描述为:心理上的焦虑、抑郁、失落、缺乏自信、对工作不满等;消极行为增多,如冲动、迟到旷工、服务态度差、操作不当、改行离职等。护士人群中心境抑郁、心理紧张、焦虑、失眠发生率高,如焦虑占15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