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必读·下旬刊》 > 20106
编号:13777915
表皮生长因子(EGF)及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对急性胰腺炎肠道细菌易位的作用
http://www.100md.com 2010年6月1日 张建伟 易丽娴
第1页

    参见附件。

     【中图分类号】 R739.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0)06-0165-02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es,AP)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患者发病后常伴有腹内细菌感染,而感染大多是由于肠黏膜损伤后肠道细菌易位所产生。同时,腹内细菌感染率也随着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患病时间的推移而增加[1]。AP患者禁食可减少对肠道的刺激,减少胰液的分泌,此间所需的能量适宜采用肠外营养。但是,长期的TPN会导致肠黏膜的萎缩,肠黏膜屏障破坏,引起细菌易位而导致感染的发生。所以,防治急性胰腺炎继发肠道细菌易位的方法日益受到重视。

    1 表皮生长因子在防治急性胰腺炎肠道细菌易位中的作用

    (1)EGF是由53个氨基酸构成的单链多肽,通过与靶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对上皮细胞及许多其他细胞有促有丝分裂的作用[2],对肠道黏膜有保护作用。 EGF保护肠黏膜的作用可能是提高了肠道谷氨酰胺酶的活性[3],促进小肠黏膜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及其 mRNA的表达[4]。

    陈冬利等使用SD大鼠32只,采用3.5%牛黄胆酸钠逆行注射,建立急性胰腺炎模型后随机分组,分别给予全肠外营养和全肠外营养+表皮下注射表皮生长因子,于第一、第五天检测大鼠肠道的通透性、吸收功能、空肠黏膜蛋白、DNA含量及肠道细菌易位率,结果显示术后第5天,治疗组动物肠道的通透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2, 空肠黏膜蛋白及DN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肝及脾细菌培养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因此认为表皮生长因子对急性胰腺炎大鼠肠黏膜有保护作用。

    表1 EGF对组织细菌阳性率影响

    Grouptimepancreasliverspleenblood

    Control1252500

    Treatment12512.512.50

    Control510010087.550

    Treatment562.537.52525

    表2 EGF对肠管通透性和吸收功能的影响

    GrouptimeFITCD-EXCAN(PB/mg•L-1)XYLOSE(CB/mmol•L-1)

    CONTROL11.2+0.50.63+0.25

    TREANTMENT11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