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妇产科 > 异常分娩 > 早产
编号:13769728
早产儿呼吸暂停的观察处理与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11年5月1日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15
     【中图分类号】 R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5-0150-02

    【摘要】目的 探讨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措施。方法 通过对62例早产儿发生呼吸暂停的观察处理和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加强监护,及时发现呼吸暂停并给予正确处理。同时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体温恒定、合理喂养、防止感染,给予适当的腹部按摩。结果 使早产儿发生呼吸暂停的次数减少,也缩短了发作后恢复的时间。结论 通过医护质量的提高,降低了早产儿的死亡率及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早产儿 呼吸暂停 护理

    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是指胎龄在37周以前出生的活产婴儿,由于早产儿呼吸中枢神经发育不成熟引起呼吸暂停,呼吸暂停是指呼吸停止超过20S;或虽然不到20S,但伴有心率减慢(<100次/分),并出现面色发,苍白、肌张力下降等。呼吸暂停是早产儿常见症状之一,发生率约20%—30%,极低体重儿可达50%。如不及时处理,长时间缺氧可引起大脑损伤,造成永久性或不可逆转性的功能障碍,影响成活后的生活质量。如何让控制呼吸暂停是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和生命质量的重要环节,而控制呼吸暂停的关键在于能及时发现呼吸暂停并及早给予干预。因此,对早产儿呼吸暂停的观察处理极为重要。本院自2006年12月——2008年1月共收治62例发生呼吸暂停的早产儿,经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取得良好的疗效,现将观察处理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早产儿62例,男34例,女28例,胎龄28——35周,平均33.4周,出生体重960---2480g,平均1980g,其中早产儿呼吸暂停12例,继发性呼吸窘迫综合症10例,轻、中、重度窒息7例,缺氧缺血性脑病7例,败血症5例,吸入性肺炎5例,颅内出血5例,低血糖4例,先天性心脏病4例,硬肿症3例。62例中治愈好转50例,因经济原因高利率治疗8例,死亡4例,平均住院天数(18+ 1.2)天。

    2 病情观察及处理

    2.1 加强监护 对容易发生呼吸暂停的早产儿,尤其是极低体重儿,使用心电监护仪,设报警值,持续监护呼吸,心率和血氧饱和度。严密观察病情监测体温、脉搏、心率、血压、呼吸等情况。呼吸暂停发生时注意呼吸频率、节律、心率变化、胸廓运动及肤色情况,特别是面色和四肢末梢的肤色改变。

    2.2 呼吸暂停的处理

    2.2.1 给予物理刺激增加传入神经冲动;感觉刺激;呼吸暂停发作时首先用触觉刺激,如弹拍足底、托背、摇动肩胸部等(如有颅内出血的患儿禁止采用此法)。振荡刺激:可将患儿置于波动水床上,也可用呼吸机连接一个橡皮袋做成振荡气床,置于患儿背部,以减少呼吸暂停的发作,其原理是通过振荡给予前庭的味觉刺激,兴奋呼吸中枢。

    2.2.2 防止诱发因素保持中性环境温度,皮肤温度在36.5 ℃左右,相对湿度在65%左右。避免寒冷刺激面部,因头部散热较快,可给戴上绒帽,吸氧时均需加温,湿化,避免刺激咽喉,注意体位,一般给予右侧卧位,勿屈颈或过伸头颈部。

    2.2.3 供氧反复发作有低氧血症倾向者可用低浓度吸氧(05-1 l/min),一般吸入氧浓度不超过25%,因早产儿易发生氧中毒,故以维持PaO2 50~70mmHg(6.7~9.3KPa)和TcSO2 85%~92%为宜。吸氧时间也不易过长,否则会引起早产儿视网膜病,导致视力障碍。

    2.2.4 气囊加压通气上述处理无效,发作严重立即报告医生用面罩气囊加压通气,使呼吸立即恢复,并同时应用药物治疗。对频繁发作的呼吸暂停可使用CPAP治疗,压力为0.294-0.392KPa(3-4CMH2O),氧浓度为21%-40%,如仍无效,需经管内插管,用呼吸器做机械通气治疗。

    2.2.5 药物治疗若呼吸暂停反复发作,应遵医嘱给予兴奋呼吸中枢药物,如氨茶碱(含茶碱85)首次负荷量5MG/KG,20分钟内静脉滴注。12小时后给维持量,25MG/KG,每隔12小时静点火灌肠一次。应监测血药浓度,有效浓度为5-15ug/ml,疗程5-7天,如出现心动过速(>180次/分)胃潴留、利尿或低钠血症时应减量或停药。

    3 护理体会

    3.1 一般护理室内保持清洁卫生,定时通风,室温保持在24℃-26℃,湿度保持在55%-65%为宜。早产儿棕色脂肪少、产热少、散热快,体温偏低,应根据日龄、体重、成熟度及病情给予不同的保暖措施。使体温保持恒定(皮肤温度36-37℃),体温过高、过低均易发生呼吸暂停[2],体温不稳定者每半小时测体温1次,有条件者可放入暖箱,升降箱温每小时≦1℃,直到体温正常改为每2小时1次.同时各项护理操作如喂奶、穿衣、试表及换尿布等,需在暖箱中进行,避免不必要的检查及移动,以减少刺激、动作以迅速、轻柔。

    3.2 呼吸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抢救早产儿呼吸暂停的重要措施之一。护理时将患儿头部放在中线位置,肩下和颈部垫上小软枕,使颈姿自然,以保证呼吸道通畅减少上呼吸道梗阻。本组有25例呼吸系统疾病引起呼吸暂停的患儿,采用此法后明显减少了呼吸暂停发生的次数,也缩短了发作后恢复的时间。应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每次吸痰压力<20KPA,时间<10S,吸痰时动作要轻柔,边退边吸,若出现呼吸不规律或呼吸暂停,要立即停止吸痰并报告医生,给予弹足底、托背等刺激呼吸,若呼吸暂停反复发作,应遵医嘱给予呼吸兴奋剂和纳洛酮、氨茶碱静脉滴入,缺氧引起呼吸暂停者,根据缺氧程度,给予低浓度氧气吸入,浓度不宜超过25%为宜,使经皮血氧饱和度保持在85%—95%之间,提高血氧浓度,减轻脑水肿,改善脑细胞供氧,提高预后的生活质量。

    3.3 预防感染 早产儿抵抗力低,免疫力差,应严格做好消毒隔离,严禁非专业人员进入室内,严格控制探视和陪护人数,超常人流量后应及时进行有关物品的消毒,确保空气和仪器物品的洁净,防止交叉感染。应加强口腔、皮肤、脐部护理,接触患儿前必须先洗手,温箱每天用消毒液擦拭,每周更换一次温箱,更换后监测体温。室内保持中性温度,每班通风一次。

    3.4 合理喂养 早产儿各种消化酶不足,消化能力差,对于病情较稳定的早产儿,在已具备吸吮和吞咽能力,但动作不能很好协调者,采用经口滴位法,每2-3小时滴喂一次。操作时取2ML一次性针筒抽取奶液后将注射器乳头贴在婴儿口角,由护士控制速度,缓慢滴喂,同时观察患儿的吸吮和吞咽动作[3]。本组有4例吸吮吞咽功能不协调的患儿,奶瓶喂养后奶液积聚于咽喉部而致呼吸暂停,改经口滴喂后,未再出现。而对吸吮有力、动作协调的早产儿,即过渡到奶瓶喂养,喂奶后取右侧卧位,抬高上半身,防止呕吐误吸。发生胃食管反流致呼吸暂停时应将胃内容物抽吸干净并暂停喂养。

    3.5 观察腹胀及排便情况 患儿用力排便、腹胀、增加腹压等均可造成呼吸暂停,如24小时未排便,应采取相应措施,用开塞露5-10ML塞肛或用棉签蘸石蜡油刺激肛门。另外,腹部按摩能促进胃肠蠕动,减少呕吐和反流的发生,而且也能有效防止呼吸暂停的发生。对本组10例多次发生喂奶后呼吸暂停的早产儿进行全身按摩,尤其注重腹部按摩,发现能提高喂养耐受性及减少呼吸暂停的次数。方法:操作者先温暖双手,于喂奶后30-40分钟做全身按摩,腹部作顺时针按摩,每天3次,每次15分钟。

    4 讨论

    我国早产儿发生率为5%-10%,国内报道死亡率为12.7-20.8%,尤以1000G以下的早产儿死亡率最高。由于早产儿呼吸系统解剖结构发育不完善,生理功能不稳定,生理信息不能正常传递,因而呼吸节律不整,有呼吸调节障碍和呼吸功能紊乱的特殊表现[4],发生率很高,发作时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面色发、心率减慢、血压下降、肌张力低下,如不及早发现处理,可导致脑损伤,缺氧时间超过一分钟可引起猝死[1]。通过对早产儿的密切观察和运用护理技术,结合早产儿发育未成熟及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的特点,大大提高了早产儿的存活率,加强监护、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呼吸停止并给予正确的处理。同时,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感染、维持体温恒定使早产儿避免后遗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通过护理和及时观察病情,使早产儿存活率大大提高,减少了患儿家长的痛苦,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符合目前医疗市场格局的变化,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满意度,同时为治疗抢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参考文献

    [1] 陈超早产儿呼吸暂停的防治、小儿急救医学杂志,2003,10(4),204

    [2] 金汉珍实用新生儿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79

    [3] 姜红英,屈华芳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病情观察及护理,天津护理,2005,13(1),25

    [4] 黄宝荣新生儿呼吸暂停护理新进展,现代护理杂志,2001,7(12),54-55

    作者单位: 277600 山东省微山县人民医院, 百拇医药(岳呈娟)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妇产科 > 异常分娩 > 早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