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必读·下旬刊》 > 20116
编号:13767834
基于药性多维性角度认识中药药性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1年6月1日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16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6-0338-01

    【摘要】中药药性具有多维性的概念。中药各要素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中药的药性及功能构成中药药性的多维性。药性的多维性是中药具有多功效的内在依据;药性多维性与病证病机多维性相统一。中药药性多维性的认识对临床准确地运用中药药性理论及中药药性的现代化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药药性;多维性;功效;药性本质

    中药药性,是指中药与治疗作用有关的性能,包括中药的四气、 五味、 归经、 升降浮沉、 有毒性、归经、专能等,是从中药的整体水平取定的,是中药的系统质。中药的滋阴、壮阳、理气、补血等功效,也是从中药的整体水平论定的,是中药的系统质对人的作用功效。这些药性和功效与药内的物质成分有关,还与药内各个层次上的相互关系有关。中药的整体功效与药内的成分功效之间是系统质与要素质的关系。中药各要素有各自的特点,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中药的药性及功能,各要素之间又是互相联系的,构成中药药性的多维性,即决定中药效能的药性诸多要素集合的特性。本文从多维性角度对中药的药性进行综述。
, 百拇医药
    1 中药药性多维性的特点

    中药的特点决定其效能,但是其效能不是由药性的某一特点决定的,而是从不同维度上相互补充,综合表现出的。但是不同要素对不同中药效能的影响不同。就某一具体药味来说,是药性诸多要素中的某些要素对药物的效能起决定性作用,如黄连、黄柏、生地、 牛黄性寒,能清热解毒、降火,附子、干姜性热,能暖中散寒。有些性相同的药作用不同,如黄连和浮萍同为寒性药,黄连有清热燥湿的作用,浮萍有发汗解表、透疹止痒的作用,厚朴和苁蓉都是温性,厚朴有行气燥湿、清积平喘的作用,苁蓉具有补肾阳、益精血和润肠通便的作用。也有多个要素以其不同的组合方式共同决定某些药味的主要效能,如辛温对麻黄、桂枝,甘温对黄芪、人参等。说明药性多维性决定药物的特点,但是多维药性中各要素影响中药效能的强度不同。

    2 中药药性多维性与功效

    中药的药性和功效既互相联系又有差异,药性是功效的基础,药性各要素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中药的功效,是功效的内在依据。中药的性能与功效在很大程度上相关联[1],如苦寒之黄连、苍术能清热燥湿;味酸之山茱萸、五味子涩精敛汗,可治疗虚汗、泄泻余经;辛润值肉桂、附子可开发腠理,易通阳气,津液通行,润泽肾之燥;苦味之黄柏、知母用于肾阴虚亏而相火亢盛的痿证 ;性辛之麻黄、半夏可散表邪、散内结,甘咸温润之沙参、白术能温肾填精,等。药性与功效有紧密的关联有时又无关系。一方面,药性是药味功效的基础;另一方面,两者又无直接联系。对部分药物,有时候其药性只与其众多功效中的某一部分或某一方面的作用存在着对应关系。如麻黄味辛苦性温,辛温则能发汗解表散风寒,平喘咳与其苦降之性有一定关系,利尿则与其性味几无关联。还有部分药物,特别是具有某种特殊功效的药物,如驱虫、麻醉药物,表现出的药性与功效没有关系,如南瓜子药性甘平,却具有杀虫作用。榧子味甘,性平,具有杀虫、消积、润燥的功能;再如大蒜性温热,具有祛肿消毒、治痢的功效,以上药物表现出的功效与药性均无功效。功效与药性这种复杂的关系表现出“效性相同”、“效同性异”和“性同效异”等特点,如天冬和白术均有甘苦之味,有养阴润燥之功,天冬,天冬主归肺、肾两经,能清热养阴、润肺止咳、滋肾降火,白术主脾、肾两经,能补气健脾、燥湿固表。附子和肉桂,同属辛热之品,味甘而归脾、肾、心经,但附子走而不守,能逐寒回阳救逆;肉桂守而不走,侧重于温肾助阳。
, 百拇医药
    中药药性的多维性和效-性的复杂关系使得几乎没有能在性能和功效上完全相同的两味中药[2]。因此,在掌握药物共性的基础上,认识中药的个性则尤为重要。中药的多维性、及其交互作用构成中药的整体功效与药内药性、功效及其配伍合成方剂的整体功效有很大关系。如黄连有清热泻火、清热燥湿、解毒医疮等功效,肉桂性甘大热,有温中补阳、散寒止痛等功效,两者对大脑皮质和中枢神经均无兴奋或抑制作用,但相伍为方,却能交通心肾与顷刻,主治心肾不交往失眠。

    3 中药药性多维性与病证病机多维性相统一

    中药临床应用中多用方剂,方剂是依据所治疗的病证病机和中药性能,将多味中药配伍相合的形式,方药与病证相对应[3]。中药药性中有性味、升降浮沉、刚柔润燥及归经等要素,病证病机也有病因、病性、病位、病势等要素,这就要求中药多维药性与病机多维要素相对应。如四气多针对病因、病性,五味既与病位也与病性、病势相关,升降沉浮主要针对病势,归经则与病位相应。两者可以互为补充,临床可以利用药性的偏颇来纠正病机的偏盛。如针对气虚下陷,选用甘温补气之黄芪与升阳之升麻相配,构成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药对。
, 百拇医药
    总之,每种药物有各自的特点,在临床上可以根据这些特点发挥药物的专长,相互配伍以发挥群药的作用。中药配伍在本质上就是依据病机要点根据中药多维药性的而成。充分利用药味的多维性以减少组方中的药物种类,以避免药物性能、功效之间互相牵制,从而降低药效甚至引起副作用。如果正确利用药物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提高药物的效用,甚至发挥新的作用。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不断认识到“性效关联”“药证相关”的重要性,提出将对药性与效用关系以及药与证相互关联的研究结合起来[4],并坚持证候与药效关系的宏观研究与机体生物标志物成分系统分析的微观研究相结合[5]。中药药性多维性的理论对临床准确地运用中药药性理论及中药药性的现代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树民,卢芳,常惟智.中药药性与功效关联性的研究分析及展望[J]. 时珍国医国药,2009,20(3):633-634.

    [2] 梁琦,谢鸣.从药性多维性的角度认识中药药性理论[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12 ):45-46.

    [3] 谢鸣.“方证相关”逻辑命题及其意义[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6(2):11- 12.

    [4] 普霞,周眷祥.基于“证一药效一药性”观念及“药性本质多元”假说探讨中药药性本质[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2 (6):345.

    [5] 刘树民,卢芳.基于系统生物学阐释中药药性理论科学内涵的研究思路与方法探讨[J].世界科学技术一中医药现代化,2008,10 (2):12.

    作者单位:450000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 百拇医药(吕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