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必读·下旬刊》 > 20116
编号:13767852
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的中西医诊治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11年6月1日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16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6-0354-01

    【关键词】耻骨联合分离症;中西医诊治;进展

    骨盆由骶骨、尾骨和左右两块髋骨构成,两侧髋骨在前正中线由耻骨联合相连结,借耻骨间纤维软骨板相连,有坚强的韧带保护,一般其承受张力可达230kg[1]。因此,单纯外力作用不易发生耻骨联合分离。耻骨联合是产道的重要关节,在妇女怀孕期间,尤其在即将分娩前,由于内分泌的影响,使骶髂关节和耻骨联合软骨的韧带变松软,在分娩时耻骨联合及两侧骶髂关节均出现轻度分离,使骨盆暂时扩大,利于胎儿娩出,一般分娩后即可自然恢复正常。但当耻骨联合分离大于lOmm时,相当于耻骨联合部分或全部分离,则普遍出现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并需要治疗。此病发生率国外为0.3-19/万,国内为7.5/万[2]。

    1 病因
, http://www.100md.com
    1.1 西医方面 多数学者认为,妊娠期孕酮水平升高及松弛素的作用使关节发生松驰,这一过程发生于孕10周左右,近预产期达到高峰,产后4~12周恢复正常。妊娠末期,卵巢分泌“松弛素”,此激素使骶髂关节和耻骨联合纤维软骨韧带变得松弛,未孕妇女耻骨联合间隙为0.4-0.6cm,孕期可增宽0.1-1.6cm,一般不超过2cm[3],且无临床症状,如松弛素分泌过多,韧带过度松弛,可发生本病。

    一些学者认为[4],耻骨联合分离的发生可能与产妇自身骨性产道构造的变异有关,例如耻骨间纤维软骨的联接、真骨盆构造以及骨盆倾斜度、骨盆轴线的不正常变化等。Snow等认为耻骨联合关节的病理性薄弱,是该病的根本病因。王素美等认为孕妇营养状况的改变,可能增加耻骨联合的病理性薄弱[5]。

    胎头下降对骨盆包括柔软的耻骨韧带的压迫;自然分娩中宫缩强度及分娩速度的影响,可能也是耻骨联合分离的原因之一。有人通过血管造影证实,此病可能是局部血循环障碍而引起耻骨无菌性坏死所致。此外,产程时间长,胎儿过大,产力不当,姿势不正确等因素影响,都有可能发生耻骨联合分离症。
, 百拇医药
    1.2 中医方面 中医认为,此病应属“产后身疼”范畴,产后身痛始见于《当归堂医丛•产育保庆集方》“产后遍身疼痛”[6],以产褥期出现肢体或关节疼痛、重着麻木为主要表现。此病起病多因产后血虚、气虚、筋脉失养或外邪乘虚侵袭经脉,气血运行受阻所致。产后妇女,百脉空虚,极易感受风寒外邪,加之产后恶露不尽,瘀血阻滞胞宫,不通则痛,发为此病[7]。

    2 分型

    2.1 西医分型 左右分离型:除具有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外,骨盆X线检查提示耻骨联合间距>5cm,双侧耻骨端在同一水平面上,查体患者双下肢等长。向前错位型:除具有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外,伴有患侧下肢髋膝关节屈曲困难,骨盆X线检查提示耻骨联合间距在正常范围,患侧耻骨升支较健侧低,查体患侧髂后上棘位置偏高,患侧下肢较健侧稍长。向后错位型:除具有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外,伴有患侧下肢髋关节后伸困难,骨盆X线检查提示耻骨联合间距在正常范围,患侧耻骨升支较健侧高,查体患侧髂后上棘位置偏低,患侧下肢较健侧稍短[7]。
, http://www.100md.com
    2.2 中医分型 气血两虚型:症见产后遍身疼痛,肢体酸楚麻木,头晕,心悸,舌淡苔少,脉弱。风寒束表型:症见产后遍身疼痛,屈伸不利,或痛处游走不定,或肢体关节肿胀、麻木,恶寒发热,舌淡苔薄,脉浮紧。瘀滞筋骨型:症见产后遍身疼痛,按之痛甚,或痛处筋脉青紫,舌紫暗,脉弦涩[6]。

    3 治疗

    3.1 西医治疗 西医治疗主要以制动止痛为主。朱丽娜[8]提出如孕期出现耻骨联合分离,可进行伸展大腿运动,碎步行走,减少不适宜的活动,孕晚期避免重体力劳动,忌负重行走,产后避免过早起床及较大幅度活动,应左侧卧位,局部热敷,口服钙剂,疼痛剧烈时,口服止痛药,用布制骨盆兜带将骨盆扎紧等。季建媚[4]主张患此病的所有孕产妇都应卧床休息,用红外线仪照射耻骨联合处进行理疗,用弹力束带束缚骨盆至痊愈,对症状重者用2%利多卡因加强的松进行局部封闭。孕晚期孕妇尽早尽快行剖宫产术,术后治疗同术前。王素美[5]对妊娠期发此病的16例患者,予以选择性剖宫产终止妊娠。分娩后发病的1例患者,给予2%普鲁卡因加地塞米松局部封闭治疗以缓解疼痛,促进康复。对所有病例均采取卧床休息、腹带包扎骨盆环,翻身行走等位置移动时予以外力辅助。田力[9]经研究发现孕晚期发病的临床症状较产时发生的重,但比产时发病者恢复快。其认为孕产妇耻骨联合分离,首先是明确诊断,然后给以适当的治疗,预后良好。此病的预防除骨盆及韧带的先天发育因素外,孕晚期要避免过久站立,产时防止宫缩过强及胎头下降过快,助产人员不要在接产时用力压迫孕产妇两侧大腿,同时避免两大腿过度外展,对胎头较大、有一定难度的阴道助产不可暴力操作,应尽早手术分娩。
, 百拇医药
    3.2 中医治疗 与西医治疗相比,中医以辨证论治为基础,治疗方法较为多样。于建[10]采用手法加中药熏蒸治疗该病,其根据左右分离型、向前错位型、向后错位型三种不同证型分别采用归挤按压法、屈膝屈髋拔伸法、扳腿按压骶髂法进行整复后,使用无锡华亨实业公司生产HH-QL中药气疗仪,进行中药熏蒸,共治15例,5-15天全部治愈。王洪喜[1]治疗本病,首先放松局部肌肉,然后分别使用斜扳法整复骶髂关节错位、归挤拍打法整复耻骨联合分离。其认为本病治疗的关键手法是整复,特别是归挤拍打法,使挤按、内旋向中心的力、拍打向后的力与向下的牵引力,3个力量的巧妙配合,既可使分离归合,又能矫正前、后、上、下的错位,还照顾到骶髂关节的轻度错缝。本病经上述手法治疗后症状可立即缓解。但易复发,故治疗成功后应屈膝屈髋卧床休息两周,并注意保暖。张俊卿[11]认为当发生耻骨联合分离症时,往往其骶髂关节也会发生错缝,伴随腰骶疼痛,因此治疗时要特别注意腰骶部的手法运用。其选环跳、八髎、腰阳关、肾俞、曲骨、大肠俞、阿是穴等穴。配合按、揉、擦法、滚法、扳、归挤拍打等法治疗此病,如伴骶髂关节后半脱位者,加腰骶部后伸扳法;伴骶髂关节前脱位者加侧卧位腰部推扳法。治疗效果较为满意。黄秀芳[12]认为产后气血两亏,百节空虚,肢体关节失于濡养,加之分娩时处理不当,导致气滞血瘀,经络受阻,不通则痛,此病为虚实挟杂之证。其根据本病的特点,在治疗上以扶正养血,通经活络为主,佐以活血化瘀之品,煎汤熏洗下肢,药用四物养血和血,用续断、桑寄生、鸡血藤通经活络、健筋骨,黄芪、甘草益气以助血之运行,配益母草缓产后血滞之痛,诸药共奏养血化瘀 、通络止痛之效,并用八珍缓调,冀其康复。石高举[13]认为产时失血.气随血脱。气血亏虚,肌肉筋脉失于濡养,收缩乏力,使开张之耻骨不能闭合.遂产生疼痛。其使用当归补血汤,益气补血,使肌肉筋脉营养有源;合芍药甘草汤酸甘化阴,缓急止痛;加骨碎补、怀牛膝、鸡血藤舒筋通络止痛.诸药合用,切中病机而获效。李高竞[14]认为在自然分娩后的12小时以内及剖宫产术后24小时内,产妇暂不宜做康复按摩,以卧床休息为主。此时,可采用一般治疗。主要是睡觉时放置枕头与两腿间,在床上移动脚和臀部时,尽量平行、缓慢行动,使用骨盆腹带。坐位时在背后放置腰枕,尽量坐着穿衣,必要时可放置冰袋于耻骨联合部位,待产妇可接受治疗后,施行产后康复按摩治疗,其方法主要是归挤拍按牵拉法及下背部按摩。常虹[7]认为手法复位是本病有效的首选治疗方法。通过手法复位,可使扩张的骨盆逐渐恢复原状,对本病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耻骨联合分离轻者一次即愈,且不需外固定。重者隔3日治疗1次,治疗后用多头带固定骨盆,防止其再移位。治疗期间可做缓慢散步,腰前屈、后伸以及臀大肌的收缩等活动。局部要保暖,避免外伤和性生活,以利于恢复。赵晓华[15]采用手法复位后多头绷带固定及复方丹参静脉滴注综合治疗,此法不仅利用外力作用是错缝的耻骨联合及时得到复位,且丹参具有行气活血、祛瘀止痛的功效,两者联合可以大大缩短疼痛消失时间、卧床时间及愈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李秀[6]根据中医学的经络学说,采用针灸合推拿理疗的方法治疗产后身痛,使气血得以运行顺畅,外邪得祛,虚实调和,疾病乃愈。其针灸时首选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脉所循行的背俞穴针刺,取其回阳救逆、温通全身经脉的作用,通则不痛。针刺与艾灸隔日治疗,弥补了针刺刺激有余而温通不够的弊病。同时,因产后身痛多因感受风、寒、湿三邪所致,运用拔罐疗法,活血通络,温通经脉。推拿治疗的应用,重点在于放松肌肉,缓解肌肉的僵硬,松解筋膜的粘连,缓解各关节活动受限的临床症状。三法合用,疗效甚佳。
, 百拇医药
    4 展望

    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的病因及分型目前已较为明确。西医上以制动、局部封闭治疗为主,方法较为局限。而中医治疗,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采取辨证论治,运用中药口服、熏洗、推拿整复,针灸拔罐等多种方法,单一或联合应用,配合日常调护,治疗手段多,效果肯定,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洪喜,王立华.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的手法治疗探讨[J].按摩与导引,2001,17(2):64-65.

    [2] 温佩兰.分娩期损伤防治[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60.

    [3] 马维英,孙娇,胡卫华.产后耻骨联合分离1例[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6,29(18):14.

    [4] 季建媚,孙亮.妊娠合并耻骨联合分离13例临床观察[J].2009,21(3):51-52.
, http://www.100md.com
    [5] 王素美.围产期耻骨联合分离17例分析[J]九江医学,2001,16(1):39-40.

    [6] 李秀.针灸合推拿理疗治疗产后身痛24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0,19(3):42-43.

    [7] 常虹,梁素梅.手法加中药熏蒸治疗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15例[J]河南中医,2006,26(3):47-48.

    [8] 朱丽娜.产后耻骨联合分离1例[J].中外健康文摘,2011,8(1):52.

    [9] 田力.孕产妇耻骨联合分离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研究,2010,4(4):86.

    [10] 于建.手法加中药熏蒸治疗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15例[J]河南中医,2004,24(12):44.
, http://www.100md.com
    [11] 张俊卿.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的推拿疗法[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3,10(1):63.

    [12] 黄秀芳.耻骨联合分离导致产后身痛1例[J].中国社区医师,2003,19(16):46.

    [13] 石高举,展玉萍,张振卿.当归补血汤新用[J].新中医,2000,32(11):57.

    [14] 李高竞.产后康复按摩治疗耻骨联合分离的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09,11(21):78.

    [15] 赵晓华.手法复位治疗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疗效观察[J].浙江 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10(1):27-28

    作者单位:530023 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产科, http://www.100md.com(冯春泉 高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