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必读·下旬刊》 > 2011年第8期
编号:12704680
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方法的改进及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11年8月1日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1年第8期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8-0122-01

    【摘要】低分子肝素钙是一种抗凝血药,具有抗血栓作用强,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不需要实验监测等优点,主要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抗凝治疗。但在注射时病人会出现注射部位淤斑、血肿、硬结及疼痛等并发症发生 ,皮下出血发生率为 34 %左右[1]。为研究各种减少皮下出血的方法和规律,近年来很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探讨和研究现综述如下。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改进;护理

    1 注射部位的选择

    近年常选择腹部作为皮下注射的部位,因为腹部面积大,脂肪丰富,且腹部温度恒定 ,药物吸收快,但脐周有丰富的静脉网,操作者应采取多部位、按顺序轮换间隔注射,一般在脐周左右侧 10 cm,上下 5 cm范围内 (避开脐周 1 cm)。左右交替注射点间距 2 cm以上 ,注射时避开皮肤破损处、瘢痕及有斑或痣的部位。或者以脐为中点 ,作十字线将腹部分为 4个象限 ,每个象限顺时针方向上下开标上 AB CD 4个不同部位 ,注射时自病人腹壁从左向右自上而下 4个象限轮流注射 ,可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率和出血面积[2]。 

    2 排气方法

    临床操作中发现 ,当空气完全排出时针尖或针柄外会附着药液 ,注射时药液随针头带入针孔 ,刺激皮肤导致针孔处血管出血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0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