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必读·下旬刊》 > 2011年第8期
编号:12704673
参麦注射液致过敏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11年8月1日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1年第8期
     【中图分类号】R28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8-0165-01

    【摘要】参麦注射液为中药红参、麦冬提取物,呈微黄色至淡棕色的澄明液体,有效成分有人参皂苷、麦冬皂苷、麦冬黄酮,以及微量人参多糖和麦冬多糖,具有益气固脱、养阴生津、生脉之功效,且有抗心律失常、抗休克、调节机体免疫力等多种临床作用。参麦注射液常被用于治疗气阴两虚型休克、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慢性肺心病等,其药物不良反应(ADR)以静脉使用过程中的过敏反应为主。

    【关键词】参麦;过敏反应;护理

    参麦注射液具有抗心律失常,改善、心、脑、肝等重要脏器的血供及微循环,并具有保护修复心肌细胞的作用,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由于参麦注射液属纯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相对较小,过敏反应发生率较低,所以容易被忽视,用药过程中一旦发生过敏反应,抢救不及时将会危及患者生命
, http://www.100md.com
    参麦注射液的主要成份是由红参、麦冬[1]。辅料为聚脂山梨酯、氯化钠[1]。性状为微黄色至淡棕色的澄明液体,具有益气固精、养阴生津、生脉之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气阴两虚型之休克、冠心病、慢性肺心病、病毒性心肌炎、粒细胞减少症,提高机体免疫功能[2]。临床常用方法为:静脉滴注、肌肉注射。在用药过程中,据文献报道个别患者可出现荨麻疹样皮疹、面色潮红、胸闷、心悸、全身乏力、麻痹、头晕、头痛、过敏性休克、恶心、呕吐、黄胆、消化道出血、急性肝肾功能损害、心动过速、心绞痛、静脉炎等不良反应[3]。笔者于2010年9月18日应用参麦注射液出现1例过敏反应患者。现将其反应观察及护理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患者,女性,68岁,因慢支炎、肺心病收入住院,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参麦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参麦注射液为每瓶50ml),每日1次。

    1.2 临床症状:患者在用药15分钟时,出现皮肤瘙痒,20分钟时出现心悸、头晕,随后出现烦躁不安、胸闷、恶心、症状。经医生诊断为“参麦过敏”。
, 百拇医药
    1.3 治疗:立即停止输注该药液,更换输液管道,吸氧3升/分,遵医嘱予地塞米松10mg静脉推注,10%葡萄糖50ml+10%葡萄糖酸钙10ml静脉滴注,肌肉注射盐酸异丙嗪25mg等相应措施至病情逐渐减轻消失。

    2 护理

    静脉滴注参麦注射液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2.1 本品为中药制剂,药物保存不当,可能影响产品质量,使用前必须对光检查,如发现药液浑浊、沉淀、变色等异样,均不能使用。

    2.2 准备药液时,配制时间过长,检查不严格,或无菌操作不严格,而引发不良反应。

    2.3 输注本品前后,应用适量的稀释液冲洗管道,避免与前后两种药物在管道内混合,引起不良反应。

, 百拇医药     2.4 静脉滴注时,观察滴速(特别是老年人、心肺疾病患者)滴速不超过40滴/分,并严密观察。

    2.5 使用药物前后,寻问病人有无过敏史及药物反应史。

    2.6 在静滴初始前30分钟内应加强监护,发现不能反应及时停药,遵医嘱对症处理。

    3 护理体会

    应用参脉注射液前应详细询问有无药物过敏史,有过敏史的患者应慎用。开始输液时,速度宜慢,10~15滴/min,观察5~10 min后,如无不良反应,调至正常速度4 0~60滴/min。用药前备好急救药品和物品,以备应急使用,确保用药后的安全。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病房,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通知医生。参麦注射液导致过敏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作为医护人员切不可粗心大意,一定要认真巡视,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 百拇医药
    4 小结

    病人出现不良反应,常常烦躁不安、焦急、忧虑,此时,作为护理人员,心理护理很重要,应多与患者谈心,了解其心理状态予以关心,帮助和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4]。在临床中,不论用什么药物,都要注意观察其不良反应或是否有毒性作用,特别是要注意听取患者及家属的有关反应,以便及时处理,解除患者痛苦。

    由于参麦注射液的ADR发生率低、难以预测,ADR发生较为严重,并有导致心衰死亡的前例;故要求医务人员使用参麦注射液前应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如属过敏体质或对此药有过敏史的患者则应慎用。在使用参麦注射液期间,建议密切观察患者体征,如出现ADR应立即停药,严重者进行相应治疗,以防ADR加重。建立ADR报告制度、完善医院中ADR报告程序、发现ADR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以ADR病例资料汇总,进行因果关系的分析和评价,以便为临床安全、有效地使用参麦注射液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广东药学》.2004年02期

    [2] 尹丽慧.沃兴德.《参麦注射液的药理和临床研究进展》.浙江中医学学报.2001.25(6):65.68

    [3] 张立新.《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特点与临床治疗》.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3.17(5):376.

    [4] 《本科基础护理学》.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单位:617112 四川省盐边县红格中心卫生院, 百拇医药(程凤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