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必读·下旬刊》 > 2011年第8期
编号:12704502
口腔内科护士职业暴露与自我防护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8月1日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1年第8期
     【中图分类号】R4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8-0181-01

    【摘要】口腔内科是医院交叉感染管理的重点科室,也是预防院内感染的重要环节。各类口腔科器械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直接接触病人的唾液、血液,锐器污染比较严重,护士在回收和分类污染的器械时容易受到伤害,对护士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关于医务人员职业损伤的相关研究发现,医务人员属职业暴露高危人群,而护士是职业暴露发生的最高危群体(1)。内科护士的工作暴露于各种职业损伤因素之中,其中包括生物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心理性因素。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职业损伤的危险正在不断增加,护士的职业安全越来越受到关注。通过各种措施加强职业防护,保证护士的安全与健康,已成为护理工作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多年临床护理实践经验,探讨口腔内科护士职业损伤因素及防护措施。

    【关键词】口腔内科;职业损伤;防护措施

, 百拇医药     1 口腔内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

    1.1 生物性因素

    1.1.1 病毒:临床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乙肝性病毒、丙肝性病毒、艾滋病病毒等,而口腔内科护士每天不可避免地接触患者的唾液、血液和受到污染的器械,护士在回收分类器械过程中是疾病传播的重要途径,如口腔镊子、探针、拔髓针、扩大针、注射空针等锐器不慎刺伤皮肤都会造成感染机会。国内大量研究证实(2):护士是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发生的最高职业群体,护士锐器伤的发生率为79.36%~92.3%,被乙肝污染的针或锐器伤后的相应感染率为6%~30%。而我国是乙型肝炎感染较重的国家。

    1.1.2 细菌:也是常见的致病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等广泛存在于各种分泌物中,通过血液、呼吸和皮肤传染护士。

    1.2 化学性因素:口腔内科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接触到化学消毒剂,而是自身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如2%戊二醛,戊二醛为中等毒性消毒剂,对皮肤和粘膜有刺激性,浓度过高可引起皮炎和过敏;含氯消毒剂对皮肤有轻度损伤;银汞充填材料,在常温下易蒸发为蒸汽,在调制和填充过程中,如操作不慎撒落地面,以及丢弃的汞和磨除旧填充物时产生的汞尘,均能附着在墙壁、地面、用具和衣服上,这些汞蒸汽可以通过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人体,分布在机体各脏器,医务人员如长期暴露易形成慢性汞中毒,表现为情绪激动、烦躁、记忆力减退、失眠等,还可引起牙龈炎、牙齿松动、过敏性皮炎、脱发、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口腔科常用药物对人体的危害,如三氧化二砷糊剂、丁香油酚、氧化锌丁香油糊剂等,这些药有难闻的刺鼻气味,对呼吸道、鼻、眼、皮肤有强烈刺激性,长时间接触可产生头晕、恶心,甚至引起皮炎和过敏等
, 百拇医药
    1.3 物理性因素

    1.3.1 紫外线的影响:紫外线对人的眼睛和皮肤有刺激性,直视可造成眼炎,皮肤可能水肿,红斑、皮炎等。

    1.3.2 噪音的影响:口腔内科的噪音来源于涡轮机、吸吐器、洁牙机、电话铃声、器械车轮摩擦产生的噪音、医患人员对话和患者呻吟声等,噪声可导致精力分散,对人体听觉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都有损害 可致血压升高,导致判断力和持续记忆力减退,精力分散,降低灵活性,工作中容易出差错。

    1.3.3 负重伤:意大利一项调查显示:医护人员由于负重引起脊柱损伤,腰骶部疼痛的发生率为8.4%。临床护士在工作中,体力劳动多,强度大,特别是口腔内科护士在配合医生的工作中,每天都在治疗椅和牙科椅位旁来来回回行走,传递器械和补牙材料,并站立调拌各种补牙材料,有时还要搬运器械,体力消耗非常大,易造成肌肉和骨骼的损伤,长时间的行走是口腔内科的工作特点,易得腰肌劳损、下肢静脉曲张等,站立调拌各种补牙材料,颈椎病的发病率也高于其他人群。
, 百拇医药
    1.3.4 心理社会因素: 在工作领域中存在着很多负性因素,会直接影响到护士的心理和工作行为,严重时也导致职业倦怠。由于各种因素,使某些患者、家属对护士存在偏见,导致护士与患者之间矛盾激化,在处理护患关系这一环节中护士往往保持谨慎的态度,会带有紧张情绪。

    2 加强操作中的防护

    2.1 生物危害的防护:洗手是预防传染病传播的最重要措施之一,护士的手经常直接或间接地与污染物品或患者接触,极易引起感染和交叉感染。加强对病人的治理和筛查,操作前对可疑病人进行血液性致病因子的检测,了解病人的感染状态,在操作过程中提高警惕,有针对性地预防措施,接触血液、唾液的操作时戴手套。配合医生操作过程中尽量保管好口腔各类锐器等,正确的摆放和传递拔髓针、各类锉、针筒、刀片等,避免伤及自己或他人。如不慎有锐器刺伤,迅速敏捷地按常规立即脱下手套,健侧手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直到挤出部分血液,需保持情绪镇静,立即采取相应保护措施。相对减少受污染程度,对伤口清创用碘伏消毒并严格处理。如怀疑为乙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时应于当日及1个月后注射丙种球蛋白,并确定有无肝炎病毒及艾滋病病毒等存在,定时追踪进行医学观察。如疑为艾滋病毒要定时进行医学观察。
, 百拇医药
    2.2 化学消毒剂的防护:提高防护意识,改善诊室通风换气条件,合理使用化学消毒剂? 掌握其使用方法、浓度、时间,并严格按规范进行操作和使用。解决好消毒和环境污染的矛盾,接触各类化学消毒剂前应先了解该消毒剂的性能和不良反应。进行消毒操作时戴好手套,可有效避免皮肤与消毒剂的接触,并注意将消毒液存放于有盖的容器内。 处理污染的器械时,戴好防护镜和口罩、帽子、围裙,避免溅入眼中或吸入。用含氯消毒液喷洒或擦物表时,30 min后通风。

    2. 3 物理因素防护:噪音与辐射的防护? 吸吐器、洁牙机、涡轮机、推车等定期维修,活动部件上润滑剂。操作时要求工作人员做到四轻:即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吸吐器不用时及时关闭。在无法躲避时尽量使身体不进入紫外线中,开启紫外线照射时,工作人员应离开,检查紫外线灯管的强度,应戴防护眼镜。加强搬运技巧掌握相关力学原理,保持正确的工作姿势,长时间行走时适当活动腿部,预防过久走动产生的危害,经常站立调拌补牙材料时,活动颈部,防止颈部不适。
, http://www.100md.com
    2.4 心理因素的防护:调整心态,防止身体疲劳? 口腔内科护士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加强新知识、新技术学习,对治疗步骤、患者状况及治疗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提高配合的准确性,提高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增强工作责任心,规范护理行为,明确职责范围,提高法律意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工作得心应手,自身从工作中发现并找到乐趣,才能做到心情愉快。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工作之余尽量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并保证充足的睡眠,做到劳逸结合以消除身心疲劳,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入到工作中,从而减少损害的发生。 在工作管理上,护理人员要配备充足,尽可能避免护士超负荷工作,平时加强个性锻炼和心理素质训练,增强适应能力、耐受能力,加强护士的业务技能培训和专科学习,以减轻护士因学习新技术及知识更新带来的心理压力。均衡膳食,保证睡眠,加强体育锻炼,只有健康才有一切。

    3 讨论

    有效的职业防护措施可减少职业损伤的发生,其最终目的是关爱自己、关爱社会、关爱自身及他人的健康。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推动了护理专业的进步,我们应高度重视口腔内科护士职业的防护问题,制定可行性科学的管理方法。同时,我们应熟练掌握预防环节、安全操作、加强消毒技术规范及严格的管理措施,只有护理人员自身健康,才能为患者提高更满意的健康服务。护理职业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护士经常暴露在多种危害因素之中,有较高的职业损伤率。本文依据口腔内科护理工作的特点,对口腔内科护士职业损伤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上述防护措施更好地保证口腔内科护士自身健康,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 Do AN,Ciesielski CA,Metler RP,et al. Occupationally acquired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infection:national case surveillance data during 20 years of the HIV epidemic in the united states[J].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idemiol,2003,24(2):86-96.

    [2] 袁秀萍,李红珍.护士发生锐器伤的调查与防范对策的探讨[J].现代护理,2005,11(23):1979. 

    作者单位:200072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口腔医院口腔内科, 百拇医药(林道娣 徐晓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