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必读·下旬刊》 > 2012年第8期
编号:12275577
光固化树脂垫高后牙在反颌固定矫治中的临床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12年8月1日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2年第8期
     【中图分类号】R7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084-01

    【摘要】目的:评估光固化树脂垫高下颌后牙颌面在反颌固定矫治[1]打开咬合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8 例接受反颌固定矫治的均角不拔牙患者,需要辅助方式打开咬合时随机分为两组:试验A 组使用磨牙颌垫活动矫治器,试验B 组使用光固化树脂垫高下颌磨牙颌面。临床检测指标为前牙打开咬合的距离和需要使用辅助方式的时间长短,采用SPSS15.0 软件包对数据进行两独立样本均数的t 检验。结果:(1)两组在前牙打开咬合的距离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需要打开咬合的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下颌后牙面光固化树脂垫高来辅助打开咬合这一方式简单易行,且能快速建立前牙正常覆颌覆盖。

    【关键词】反颌固定矫治,打开咬合,光固化树脂

    在正畸临床中经常会遇到打开咬合的问题,牙齿反颌[2]做为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属于上下颌前后关系异常,特别是替牙颌晚期及恒牙期,前牙反覆颌,均角不拔牙,非骨性反颌病例,上颌前牙无法粘结托槽。本研究对58 例患者分别辅助使用磨牙颌垫和光固化树脂垫高下颌磨牙颌面两种处理方法,通过对使用辅助方式的时间进行统计分析,寻求临床工作中简单易行的方法。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5 年10 月至2012 年1 月在我院就诊的反颌固定正畸患者58 例,男25例,女33 例。治疗时患者年龄10~18岁,均为替牙颌晚期及恒牙期,第一磨牙为中性关系,下颌能后退至前牙対刃相对的咬合,均角不拔牙患者。

    1.2 试剂与材料

    光固化复合树脂,应用的是天津登士柏公司生产的一种后牙高强度光固化树脂,下颌磨牙颌垫由同一技师制作完成。

    1.3 研究方法

    1.3.1 试验分组及治疗方法

    试验A 组29 例,平均年龄15.5 岁。处理方式:取上下颌模型,用咬合蜡确定打开咬合的高度,上颌架制作,打开咬合的高度:使前牙打开1~2mm 为宜,交待患者必须全天配戴,每次饭后清洁,每次复诊观察前牙反颌改变情况逐步降低磨牙颌垫高度,至前牙建立正常覆颌覆盖后去除。试验B 组29例,平均年龄14.7 岁,处理方式:清洁牙面、抛光、隔湿、干燥、先酸蚀颌面,将调好的光固化树脂直接放于下颌磨牙颌面垫高咬合,打开咬合的高度:使前牙打开1~2mm,用光固化灯光照使其凝固。面积应尽可能广泛均匀,避免咬合力过于集中引起树脂材料脱落。垫高后,交待患者近期内进软食,避免咬合力过大引起树脂材料脱落,每次复诊观察前牙覆颌覆盖,逐步减少光固化树脂厚度至前牙建立正常覆颌覆盖后完全去除。同时上下颌牙齿上托槽带环等固定矫治装置,先用0.014镍钛园丝排齐上下牙齿,一个月后换0.016不锈钢园丝在22、21、11、12之间弯制多个垂直开大曲,有利于使上颌前牙唇展,同时还能排齐上前牙,在第一磨牙颊面管近中弯制停止曲,使弓丝前端离开托槽2mm~3mm,以后每月加力一次,经过几个月的治疗,前牙反颌得到矫正,拥挤解除,前牙建立了正常的覆颌、覆盖关系。

    2 结果

    两组打开咬合后前牙覆盖改变的数值,A 组(4.16±0.21)mmB 组(3.95±0.51)mm,t 检验t= —0.642 P>0.05,差异性没有统计学意义,打开咬合所需要的时间,A 组(3.12±0.652) 个月 B 组(1.02±0.506)个月,t 检验t= 7.925 P<0.05,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打开前牙咬合的方法很多:有的应用玻璃离子垫高后牙,有的采用下颌后牙颌垫的活动矫治器[3]。本研究打开咬合主要针对反覆盖<6mm,需要打开咬合的时间较短(1-4 个月)。光固化树脂粘结剂调和后2-3min 即可直接完成,操作简单,一次性完成,患者不能取摘,保证疗效。而辅助使用下颌磨牙颌垫存在一些缺点:需要单独取模加工制作,增加患者就诊的次数,因配戴不舒适而不能有效佩戴影响疗效。需要注意的是:1、使用期间进软食,避免咬合导致树脂材料脱落2、复诊时及时调磨光固化树脂/ 降低颌垫的厚度。本研究结果提示,对于轻中度反覆盖病例,如需要打开咬合时间较短时,可以使用下颌后牙颌面垫光固化树脂的方法,这是一种简单易行,能较快建立前牙正常覆颌覆盖的一种方法。

    参考文献

    [1] 朱辛奕,刘昭辉,包大伟 方丝弓矫治器矫治成人前牙反颌畸形 第四军医大学吉林医学院学报,2003 25(3):142~143

    [2] 傅民魁 口腔正畸学 5版 人卫出版社 1988年

    [3] Thomas M.Graber Robert L.Vanoirsd all Jr著 徐芸译 口腔正畸学现代原理与技术 1996,10,530~531, 百拇医药(易艳 刘婷 邱振兴 钟希华 陈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