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必读·下旬刊》 > 2012年第10期 > 正文
编号:12318819
高血压性脑出血CT导引下治疗与脑外科手术治疗临床疗效比较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0月1日 金修建
第1页

    参见附件。

     【中图分类号】R5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008—01

    【摘要】 目的:对高血压脑出血有多种治疗方法,就其疗效各有不同,通过对脑外科手术及神经内科微创治疗的病人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找出疗效更好的治疗方法,以降低死亡及致残率。方法:现就我院2004年1月至2007年6月脑外科手术及神经内科微创治疗的病人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1、神内微创组病人的治癒及好转合计为85.33%;外科手术组病人的治癒及好转合计为63.41%, 明显低于神内微创组;2、颅内血肿清除率微创优于手术。3、微创病人的颅脑因治疗损伤小于手术治疗;结论: CT导引下穿刺抽吸并引流治疗脑出血是安全,有效、首选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高血压 颅内血肿 CT导引,外科手术

    引言

    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病晚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具有很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近年来,随着CT、MRI、DSA等影像技术的广泛应用,对脑出血病理过程的深入研究和临床治疗经验的不断积累,使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和生存病例的生活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目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较多,疗效不一,如何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需要进行探讨。

    材料:

    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6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内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分成二组,神经微创组和脑外手术组。神经微创组:375例,年龄16—94岁,其中男205例,女170例;外科手术组82例,年龄29—83岁,其中男44例,女38例。

    2 临床表现 

    病人术前意识状况分级Ⅰ级 意识清楚,Ⅱ级嗜睡,Ⅲ为浅昏迷,Ⅳa级中度昏迷不伴脑疝,Ⅳb中度昏迷伴脑疝。

    3 颅脑CT表现

    方法:神内微创组病人,备皮及常规检测出、凝血时间。采用GE1800i CT机,在CT下定位,避开脑膜、皮层大血管、重要解剖及重要功能部位,并在体表标记好穿刺点,用三棱锥在颅骨上开出5mm左右小骨窗,在有侧孔的硅胶管,内放置铜丝,以增强乳胶管的硬度,对脑组织实行钝性分离,在CT导引下置于血肿中心,对血肿进行引流、冲洗,血块不易引流出,注入尿酶激5000—10000单位,对血肿进行溶解,引流管在头皮固定,接上引流瓶,返回病房。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残留血肿可在2~3天内经多次抽吸清除,观察有无再出血发生,之后再反复多次冲洗引流,并及时复查CT,直至血肿清除。脑外手术组,采用骨瓣开颅及骨窗开颅术血神经微创组肿清除术。

    讨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在出血量少于24ml,一般采取内科保守治疗,在出血量在25ml以上一般采取手术清除术,在没有开展CT定位、导引下微创治疗颅内血肿前,外科手术为首选的治疗方法,采用骨瓣开颅及骨窗开颅术血肿清除术,常规开颅手术准备时间长、创伤大,除血肿对脑组织压迫,水肿缺血,变性坏死外,手术创伤大,进一步加重脑组织的损害,而手术血肿难以一次性清除,如有残留,亦不方便引出,从而使脑出血病人的病情不能得到完全控制,因此,病人的死亡率高,生存质量下降;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及进步,微创技术成为现在治疗高血压颅内血肿很好的治疗手段,CT导引下穿刺抽吸并引流治疗脑出血方法,操作简便,定位准确,手术花费时间短,抢救迅速,留置引流管可以反复冲洗引流,并可注入尿酶激5000—10000单位,使血肿进行溶解,以便引出,疗效满意,患者存活率高,并发症少;且术后CT复查便于掌握血肿抽吸清除情况。对一些出血量大、凶险的脑出血尽早穿刺治疗,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结论:

    通过对以上二组病人治疗后效果进行比较,神内微创组病人的治癒及好转合计为85.33%;外科手术组病人的治癒及好转合计为63.41%明显低于神内微创组。因此,CT导引下穿刺抽吸并引流治疗脑出血是安全,有效、首选的治疗方法,这项技术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陶宏韬 胡一峰 高丽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最佳时机探讨 中华当代医学 2004:12:2:9。

    [2] 吴胜才,汪峰 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2006 : 10 : 3: 10。

    [3] 胡丹 雷厉 蒋尊柏 早期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附90例报告) 国中医师杂志 2004:02。

    [4] 魏少伟 地智超 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附152例临床治疗体会 临床医学 2003:01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721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