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必读·下旬刊》 > 2012年第11期
编号:12328036
莫西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1日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2年第11期
     【中图分类号】R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072-01

    【摘要】:莫西沙星是第四代喹诺酮类抗生素,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以及非典型病原体有较好的杀菌作用。用莫西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30例。经过对比退热时间、症状缓解情况以及影像学改变,其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6.7%。可见,莫西沙星在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上疗效确定,使用方便,安全性好,目前是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一线用药。

    【关键词】:莫西沙星 社区获得性肺炎 疗效

    莫西沙星是具有广谱活性和杀菌作用的8-甲氧基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属于第四代喹诺酮类抗菌药。体外显示出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厌氧菌、抗酸菌和非典型病原体如支原体、衣原体和军团菌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动物实验表明其体内活性较高。主要用于治疗上呼吸道及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也用于腹腔感染及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特别是在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本文回顾性总结我院应用莫西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30例,现报导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近四个月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共30例,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患者年龄从39—80岁。既往无脑血管疾病史。其中女性8人,男性22人,65岁以上患者7人,合并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人,合并有恶性肿瘤患者1人。入院时患者均有发热。

    1.2 给药方法 初始经验治疗给予莫西沙星0.4,一日一次静点,联合给予祛痰剂和支气管舒张剂。治疗时间分别为七天、十天、十二天。

    2.结果

    2.1退热时间 30例患者中用药1天热退的为6人,3天退热17人,5天退热6人,7天未退热1人。

    2.2呼吸道症状改善情况 给药后29例患者咳嗽,咯痰症状在3天开始缓解,其中16例至用药十天时症状全部消失。1例症状无明显好转。

    2.3影像学结果 复查肺CT结果29例炎症基本吸收,仅有少许淡片阴影,仅一例患者七天未退热,复查肺CT炎症范围扩大,重新评估病情,重新选择治疗方案。

    2.4临床疗效 莫西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总有效率达到96.7%。

    3.讨论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1]。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感染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由于宿主免疫功能下降、病原体耐药率升高、以及医学检测手段的更新发展,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体构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刘又宁教授等人在2003—2004年对我国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体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肺炎支原体为最常见病原体,其后依次是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衣原体、肺炎克雷伯菌、嗜肺军团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2]。11.5%的患者存在两种以上致病原所致的混合感染,其中以细菌合并非典型病原体的混合感染居多。由此可见,非典型病原体在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初始治疗中,经验性的判断病原体,并使用正确的抗生素是治疗成功的关键。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滥用,导致耐药菌产生,毒力增强。肺炎链球菌对-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耐药率呈增加趋势,特别是对二代头孢耐药率超过40%[3]。而2010年流行病学调研结果显示,我国成人肺炎支原体对红霉素的耐药率达69%[4]

    莫西沙星是新一代喹诺酮类抗生素,其杀菌机制是干扰拓扑异构酶Ⅱ和Ⅳ,拓扑异构酶是控制DNA拓扑和在DNA复制、修复和转录中关键的酶。因此莫西沙星具有很高的杀菌活性。莫西沙星与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和四环素类抗菌药之间无交叉耐药,且虽然与其它喹诺酮类抗生素存在交叉耐药,但一些对其它喹诺酮类耐药的革兰阳性菌和厌氧菌对莫西沙星敏感。有实验表明,莫西沙星对社区获得性肺炎主要病原体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5],肺炎支原体对莫西沙星的耐药率为0[4,6]。由于广泛覆盖了病原体,因此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治疗的30例患者中,3天退热的总人数为23人,症状改善率达到76.7%。影像学结果显示有效率达96.7%。

    不仅如此,莫西沙星在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时还有使用方便等优点,无需皮试,一次给药,安全性相对较好。因此,国内外的权威指南推荐莫西沙星作为治疗所有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一线用药。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29(10)::651~655.

    [2]刘又宁,陈民均,赵铁梅,等.中国城市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665例病原学多中心调查.: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29(1):3-8.

    [3]L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xxx(2011)1-8

    [4]Bin Cao et al.Clinical lnfectious Diseases.2010;51(2):189-194

    [5]王辉.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9;29(8):772-775

    [6]Ken B et al.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lnstitute.2011;31(19):1-37, 百拇医药(赵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