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必读·下旬刊》 > 2012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2338059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26例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2月1日 王宇 孙强 王刚
第1页

    参见附件。

     【中图分类号】R81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2-0273-02

    【摘要】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技术优势。方法分析26例经临床或DSA检查证实的颈动脉狭窄的CTA检查结果,对血管显示情况进行评价。结果26例患者CTA显示颈总动脉、颈外动脉、颈内动脉显示率为100%;左侧颈内动脉狭窄17支,右侧颈内动脉狭窄9支,其中轻度狭窄12支,中度狭窄7支,重度狭窄6支,闭塞1支。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是首选无创诊断颈动脉狭窄的方法,能清楚显示颈动脉狭窄段及其邻近结构的关系,具有方便、准确等特点。

    【关键词】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狭窄是一种较常见的疾病,其中尤以动脉硬化性狭窄最为常见。近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也有所增加。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抽取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疑有颈部血管狭窄性病变而行颈部CTA检查的患者26例,男16例,女10例,年龄35~79岁,平均56.7岁。患者症状主要为头痛、头晕、肢体偏瘫、TIA等。

    1.2仪器和方法使用德国西门子16层螺旋CT,全部患者均行常规平扫及动脉期增强扫描(自动触发扫描),扫描范围从主动脉弓至外耳孔。主要技术参数:管电压120kV,管电流200mA,层厚3mm,准直器宽度0.75mm,每周扫描时间为0.75s,螺距1.383,FOV200。造影剂为优维显,注射总量为80~100ml,注射速率3.0~3.5ml/s。扫描完毕后将原始数据传至工作站上进行图像三维重建,主要图像重建方法有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及容积重建(SVR),显示颈部动脉各平面及立体情况,获取完整颈部动脉图像。

    1.3图像的评价颈动脉狭窄程度的评估标准采用北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内膜切除术)标准,轻度:狭窄0~29%;中度:狭窄30~69%;重度:狭窄70~99%;闭塞:狭窄100%。测量最大的狭窄处并将之与颈动脉球后远段的颈内动脉相比。粥样硬化斑块根据CT值进行判定,将其分为钙化和非钙化斑块,CT值大于130H定义为钙化斑块,CT值小于100HU定义为非钙化斑块,混有两种密度值斑块定义为混合斑块。

    2结果

    2.1血管显示情况本组26例患者颈总动脉、颈外动脉、颈内动脉显示率为100%,所有显影血管均清晰自然,无阶梯状伪影及部分容积效应等其它伪影的影响。

    2.2颈动脉狭窄情况本组26例患者中,左侧颈内动脉狭窄17支,右侧颈内动脉狭窄9支,其中轻度狭窄12支,中度狭窄7支,重度狭窄6支,闭塞1支。16层螺旋CT血管分析软件能清晰显示血管狭窄、钙化和周围骨质的关系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840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