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必读·下旬刊》 > 2013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2366753
胸腔闭式引流联合持续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3年3月1日 常海鹏
第1页

    参见附件。

     【中图分类号】R5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03-0092-02

    【摘要】 目的 探讨胸腔闭式引流联合持续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9年4月~2013年2月我科收治的94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患者给予20 FR带针胸管进行胸腔闭式联合持续负压吸引,B组给予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胸腔闭式引流联合持续负压吸引,C组给予单纯20 FR带针胸管进行胸腔闭式,记录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A组与B组治愈率、住院时间及复发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但第3d、5d、7d及14d治愈率大于C组而住院时间短于C组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复发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胸腔闭式引流联合持续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胸腔闭式引流,效果肯定,值得推广。

    【关键词】 胸腔闭式引流;持续负压吸引;自发性气胸;中心静脉导管

    自发性气胸多继发于各种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COPD及支气管哮喘等;其次是原发性气胸即肺部无明显基础疾病,而是因脏层胸膜下(尤其肺尖部)肺大疱破裂而致,好发于瘦高体型的青年男性[1]。现将我科采取胸腔闭式引流联合持续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94例患者均胸腔穿刺抽气1~2次无效,肺组织受压面积超过30%。其中男性78例,女性16例;年龄15~82岁,平均56.4岁。患者中原发性气胸38例;继发性自发性气胸中COPD 26例,支气管哮喘13例,肺结核7例,慢性支气管炎4例,其他3例。将94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其中A组30例,B组33例,C组31例,三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经统计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且具备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三组组患者均给予经鼻导管吸氧(3mL/min)及抗感染等常规治疗。三组者穿刺引流点均选择锁骨中线第二肋间或者腋前线第四/五肋间,常规消毒、铺巾,使用2%利多卡因进行局部浸润麻醉直到胸膜;A组患者沿肋间将穿刺部位的皮肤切开约1.0~1.5cm,并将肋间组织钝性分离,用20 FR带针胸管缓缓进针,感觉落空感后将胸管继续向胸膜腔内送入约4~5cm,然后将针芯退出,连接接管与水封瓶,有水泡溢出后连接负压吸引器,调节压力为0.5~1.0kPa,保证气体缓慢而持续溢出,穿刺处应与胸壁缝合以固定胸管,并用U型纱布覆盖,胶带固定[2]。B组患者使用中心静脉导管针,缓慢刺入胸腔,回抽有气体后由穿刺针侧孔将导丝插入,退出穿刺针,将中心静脉导管沿导丝置入胸内,深度约为4~5cm,然后将导丝退出,接针筒抽到气体后将接管及水封瓶连接好,再接好负压吸引器,调节压力至0.5~1.5kPa[3]。C组仅用20 FR带针胸管进行穿刺并胸腔闭式引流,方法同A组。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学处理并对比分析。

    2 治疗结果 如表1所示。

    运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知:A组与B组治愈率、住院时间及复发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但第3d、5d、7d及14d治愈率大于C组而住院时间短于C组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复发无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自发性气胸多是交通性或闭合性气胸,诱发因素多是剧烈活动、咳嗽、便秘等,多数患者急性起病,轻者可无症状,重者胸闷、胸痛、咳嗽及呼吸困难,甚至发生张力性气胸,出现呼吸窘迫,若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则可能诱发急性呼吸衰竭而导致死亡,治疗上主要是及时将胸腔内气体排除,解除压迫,及早复张肺组织。主要治疗方法是胸腔闭式引流术、胸腔穿刺抽气术或外科手术治疗等,其中胸腔闭式引流为临床上治疗自发性气胸最常用的方法,主要用于单纯抽气治疗无效的原发性自发性气胸及大部分继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4]。同时可联合持续负压引流,以防止漏气或肺不张,这样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亦证实胸腔闭式引流联合持续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的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永华,厉为良,杨玉波,等.细硅胶管胸腔闭式引流持续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分析[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57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