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必读·下旬刊》 > 2013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2366632
子宫捆绑术在防治剖宫产宫缩乏力出血中的效果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3年3月1日 贺金丹
第1页

    参见附件。

     【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03-0040-01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捆绑术在防治剖宫产宫缩乏力出血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剖宫产宫缩乏力出血患者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用子宫捆绑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治疗,观察两组在治疗效果和出血量、手术前后血常规情况的不同。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常规情况均有显著变化,观察组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捆绑术在防治剖宫产宫缩乏力出血中的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少出血量,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子宫捆绑术;剖宫产;宫缩乏力出血;效果

    剖宫产是避免因阴道生产可能对母婴健康和性命造成损害的方法,但是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因素的变化,剖宫产率越来越高。据相关研究[1]表明,产后出血是造成产妇并发症和死亡的重要原因,而60%-70%的产后出血是宫缩乏力造成的,如果不及时治疗,将给产妇身心造成重大影响,因而必须加强对剖宫产宫缩乏力出血的防治。为了探讨子宫捆绑术在防治剖宫产宫缩乏力出血中的效果,本文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剖宫产宫缩乏力出血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剖宫产宫缩乏力出血患者4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用子宫捆绑术治疗,年龄在23-3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7.9±1.1)岁,孕周在38-42周之间,平均为(40.9±1.0)周,初产妇12例,经产妇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治疗,23-3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7.8±1.2)岁,孕周在37-41周之间,平均为(40.4±0.9)周,初产妇13例,经产妇7例;40例患者均采取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其中过期妊娠6例,巨大儿10例,头盆不称10例,妊高症6例,瘢痕子宫3例,社会因素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产次、剖宫产指征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子宫捆绑术治疗,在子宫下段切口的右侧中外1/3交接处用1号可吸收线,从通过切口下部的2-3cm处从外向内垂直进针,依次穿过子宫下段肌层与蜕膜层,然后同根线从宫腔内对应的切口上半部出针,依次穿过子宫蜕膜层、肌层、浆膜层;把缝线从子宫底部向子宫后面折返到右侧子宫底韧带上方,在子宫切口左侧中外1/3相应部位出针,拉紧,打结,观察子宫的色泽,当出血停止,在生命体征平稳后关腹。[2]对照组采用传统的“8”字缝合法缝合出血部位,填塞宫腔纱条,对两侧宫腔动脉行支结扎术。

    1.3 观察项目 (1)治疗效果:有效:患者出血停止、子宫收缩良好,生命体征平稳,阴道出血量明显减少且≤50ml/h;无效:子宫不收缩,生命体征恶化,阴道出血量>50ml/h。(2)出血量。(3)治疗前后血常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明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在治疗效果和出血量上的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常规情况的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血常规情况均有显著变化,观察组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子宫收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的患者明显增加,如果不及时进行止血,容易给患者带来生命威胁。传统的止血方法主要有应用宫缩剂、结扎盆腔血管止血、切除子宫等,对患者造成的伤害比较大,近年来多采用子宫捆绑术,通过本研究发现,子宫捆绑术在治疗效果、减少出血量、血常规情况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治疗方法,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3]一致。

    子宫捆绑术是防治剖宫产宫缩乏力出血的主要措施,尤其是子宫弥漫性出血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30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