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必读·下旬刊》 > 2018年第3期
编号:13238725
预防性肠造口在低位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2)
http://www.100md.com 2018年3月1日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8年第3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0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140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70例。对照组中,男患者41例,女患者29例,年龄在33~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32±2.31)岁;治疗组中,男患者37例,女患者33例,年龄在34~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46±2.81)岁。两组患者手术前均经病理证实为直肠癌,140例患者中包括溃疡性直肠癌67例,肿块型直肠癌48例,浸润型直肠癌25例。所有患者经直肠镜检查发现肿瘤病灶下缘距离齿状线距离大于2cm,并且肿瘤病理为高中分化,肿瘤病灶未侵犯肛门括约肌以及肛提肌[2]。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两组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患者常规消毒麻醉,取截石位,采用全直肠系切除(TME)技术游离直肠及其系膜达肛提肌平面,在分离时注意保留盆腔自主神经丛。继而再距离肿瘤病灶10-15cm处切断乙状结肠。将乙状结肠、直肠包括肿瘤从直肠内拖至肛门外,显露齿状线。确定肿瘤周径小于直肠周径的二分之一,在无张力条件下距肿瘤远端约2cm用切割缝合器切断直肠,用管状吻合器盆腔内行直肠、乙状结肠吻合。在吻合器击发前,一定要认真检查确保无周围组织加入。完成吻合后检查吻合口是否完整,如有不完整及时进行修补。会阴部操作:肛管括约肌间沟下方放置拉钩,充分显露手术野。为减少出血,可在齿状线下方预定切线处皮下注入稀释去甲肾上腺素(1∶2000000)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75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