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必读·下旬刊》 > 2018年第3期
编号:13238680
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作用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8年3月1日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8年第3期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作用。方法:从我院全科收治的患者中选取90例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随机分为实验组(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45例)和对照组(氯苯那敏和布洛芬片,45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6%,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7.8%,且实验组患者的鼻塞缓解时间、流鼻涕缓解时间、咳嗽缓解时间和退热时间同对照组患者相比,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在对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治疗时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治疗效果显著优于氯苯那敏加布洛芬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氯苯那敏片;布洛芬片;儿童上呼吸道感染

    【中图分类号】 R 72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18)03-03-118-02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比较常见的内科炎症性疾病,常见有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而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关键在于病毒感染[1]。小儿患者的抵抗力比较低,很容易遭受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入侵。临床上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采用抗病毒治疗无效。研究表明,利用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进行治疗,可以缓解患者的不良症状,有利于降低炎性反应,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从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全科收治的患者中选取90例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45例,男26例、女19例;年龄为2—7岁,平均年龄(4.4±2.1)岁;病程为1—3d,平均病程(2.1±1.0)d;对照组45例,男27例、女18例;年龄为2—8岁,平均年龄(4.9±2.0)岁;病程为1—4d,平均病程(2.2±0.8)d。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和病程等基本资料相比统计学意义不明显,P>0.05,可对比。

    1.2方法

    1.2.1对照组氯苯那敏片+布洛芬片,患者口服氯苯那敏0.35mg/kg/日,分3次服;同时,每日口服3次布洛芬片,每次5—10mg/kg。

    1.2.2实验组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患者每日口服3次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其中,1—3岁的患者每次口服0.5—1袋,4—6岁的患者每次口服1—1.5袋,7岁以上的患者每次口服1.5—2袋。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临床症状改善时间(鼻塞缓解时间、流鼻涕缓解时间、咳嗽缓解时间和退热时间)[2]。

    1.4判定標准无效:患者治疗5d后,临床症状没有好转,或病情加重;有效:患者治疗1—5d后,临床症状得到改善,外周血正常;显效:患者治疗1—3d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外周血正常;痊愈:患者治疗1—3d后,临床症状均消失,且外周血正常。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痊愈率。

    1.5统计学处理用SPSS18.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x±s),t检验;计数资料百分比,x2检验。若P<0.05二者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5.6%,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仅为77.8%,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相比,统计学意义较为显著,P<0.05,详见表1:

    2.2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实验组患者鼻塞缓解时间、流鼻涕缓解时间、咳嗽缓解时间和退热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相比统计学意义较为明显,P<0.05,详见表2:

    3讨论

    临床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是指咽喉、鼻腔等出现的急性炎症,在中医学上属于“感冒、伤风”范畴[3]。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与气候变化、病毒、过度劳累、体弱等有一定关系,其临床表现为咳嗽、流泪、发热、咽痛、打喷嚏,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影响[4]。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多发于1-7岁儿童,发病率极高,如果治疗不及时,还有可能引起小儿支气管炎、肺炎、中耳炎等疾病,严重的危害到患儿的健康。从中医学的角度看,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时应该注重清热解毒,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包含人工牛黄、乙酰氨基酚等成分,人工牛黄可以清热解毒,并蕴含蛋白质、脱氧胆酸、胆红素等,可以极大的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将其应用在儿童上呼吸道感染中,可以明显改善患儿症状,提高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6%,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7.8%,且实验组患者的鼻塞缓解时间、流鼻涕缓解时间、咳嗽缓解时间和退热时间同对照组患者相比,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

    综上所述,在儿童上呼吸道感染中采用小儿氨黄那敏颗粒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高雪红. 布洛芬混悬液与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发热临床效果比较分析[J].当代医学,2014,3(5):139-140.

    [2]石继宗.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3(9):1740-1741.

    [3]车碧英.抗病毒颗粒联合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2016,28(2):138-139.

    [4]王玉欣. 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研究[J].当代临床医刊,2016,29(4):2390-2390., http://www.100md.com(唐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