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必读·下旬刊》 > 2018年第3期
编号:13238649
地榆青黛散联合消风祛湿汤治疗花都区女性肛周湿疹的疗效观察(1)
http://www.100md.com 2018年3月1日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8年第3期
     作者简介:李婷(1981-),中医西结合主治医师,籍贯山西省阳泉市。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医外科学皮肤病方向。

    基金项目:广州市花都区医疗卫生科研项目(编号:15-HDWS-045)

    发票抬头: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摘要】目的:观察地榆青黛散联合消风祛湿汤对花都区女性肛周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人和对照组45人,对照组予消风祛湿汤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予外用地榆青黛散,治疗时间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9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地榆青黛散联合消风祛湿汤治疗花都区女性肛周湿疹疗效较好。

    【关键词】花都区;女性;肛周湿疹;地榆青黛散;消风祛湿汤;湿热浸淫;风湿挟毒

    【中图分类号】 R244;R752.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18)03-03-195-01

    花都区属岭南地区,气候潮湿,肛周湿疹为本地区皮肤科常见疾病,而女性由于喜欢穿着紧身裤袜、使用卫生护垫等因素,女性肛周湿疹患者在门诊就诊的比例一直较高;笔者采用地榆青黛散联合消风祛湿汤治疗本区女性肛周湿疹,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7月至2017年4月于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患者,共90 例,根据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5例、对照组45例。2组年龄、中医辨证分型经统计学分析,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均具有可比性,见表1。2组皮损面积、皮疹形态、瘙痒程度等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2。

    表12组治療前中医辨证、年龄分型比较例

    分组

    中医辩证分型

    风湿挟毒湿热浸淫平均年龄(岁)

    治疗组(n=45) 192629.55±11.23

    对照组(n=45)232232.34±9.82

    统计分析 t=0.71

    P=0.48>0.05t =1.25,P=0.21>0.05

    表22组治疗前症状分级量化指标比较(x±s)

    指标治疗组(n=45)对照组(n=45)tP

    皮损面积1.94±1.532.06±1.910.330.74

    皮疹形态2.03±0.541.89±0.651.110.27

    瘙痒程度2.01±0.571.98±0.630.240.81

    1.2诊断标准①西医学诊断标准[1]:发病急,可发于身体的任何部位,常对称分布,皮损呈多形性,可见红斑、丘疹、水疱、渗出、糜烂、结痂等,常数种皮损并存,瘙痒明显。

    ②中医辨证标准[2] 湿热浸淫:发病急,皮损潮红灼热,瘙痒无休,渗液流汁。次症:身热、心烦口渴,大便干,尿短赤。舌质红,答薄白或黄,脉滑或数。有主症1项、次症2项者,即可诊断。

    风湿挟毒证:风湿毒邪侵渍肌肤,以下肢浮肿溃疡,阴部湿疹、瘙痒、流黄水,或足趾间奇痒,妇女黄白带下为常见症的证候。

    1.3症状分级量化

    1.3.1皮损面积[3]0分:无皮疹;1分:皮损面积≤1/4肛周面积;2分:1/4肛周面积1/2肛周面积。

    1.3.2皮疹形态[3]无皮损,0分;红斑、丘疹或水疱,1分;渗出或靡烂,2分;肥厚及苔癣样变,3分。如多形损害,几项分数可叠加。

    1.3.3瘙痒程度[3]瘙痒程度,无:0分;轻:偶尔瘙痒,不用药,不影响工作学习生活,1分;中:阵发性瘙痒,时轻时重,影响睡眠工作学习生活,需用药2分;重:剧烈瘙痒,严重影响睡眠工作学习生活3分。总分=(瘙痒程度分值+皮疹面积分值+皮疹形态分值)

    1.4纳入标准符合本病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在我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女性肛周湿疹患者,在我区定居时间≥1年;年龄18~49岁;知情同意;治疗前30日内未用过与本病相关的内服药,7天内未用过与本病相关的外用药。

    1.5排除标准男性;年龄在18岁以下或49岁以上;妊娠或哺乳期女性及对试验药物成份过敏者;近1月服用过治疗本病的药物,和或7天内外用过治疗本病的药物;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或精神病患者;治疗不合作者。

    2治疗方法

    对照组:消风祛湿汤口服,基本方剂组成如下:荆芥10g、防风10g、羌活10g、独活10g、苍术10g、地肤子10g、白鲜皮30g、土茯苓30g、枳实10g、甘草5g。渗出液多者加茵陈5g,瘙痒剧烈加蒺藜10g,潮红灼热者,加牡丹皮10g。每日1次,水煎,分上午下午2次服用。

    治疗组:口服消风祛湿汤联合地榆青黛散外用。地榆青黛散药物组成:青黛10g、地榆10g,两药研为极细末,芝麻油调敷。

    2组病人均按要求用药,每周复诊1次,2周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3疗效观察

    3.1临床疗效[3]总分=(瘙痒程度分值+皮疹面积分值+皮疹形态分值),综合疗效分4级判定,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痊愈:皮损全部消退,症状消失,积分值减少≥95%;显效:皮损大部分消退,症状明显减轻,95%>积分值减少≥70%;有效:皮损部分消退,症状有所改善,70%>积分值减少≥50%;无效:皮损无消退,症状未见减轻或反见恶化,积分值减少<50%。

    3.2观察项目每次复诊时,记录皮损面积、瘙痒程度、皮疹形态,记录用药情况。所有受试者试验前后均检查血、尿常规,肝功能,并记录不良反应出现的时间、症状、程度、是否经过特殊处理及消失时间。, 百拇医药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