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必读·下旬刊》 > 2018年第6期
编号:13301120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微生物学检验探讨
http://www.100md.com 2018年6月1日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8年第6期
     【摘 要】目的:分析探究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微生物学检验方法及结果。方法:选取我中心2015年3月—2018年3月在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以及全县各社区调查的55例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并按疾控机构相关工作规范对其采样进行微生物学检验,进一步分析食物中毒病原菌检出情况,查找引起食物中毒的真正原因,从而预防或减少类似事故的发生。结果:本次研究中,在采集样品中,粪便63份、肛拭子562份、食品120份、呕吐物28份、厨具242份、手拭子46份,一共1061份。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一共35株,检出率为3.30%(35/1061);副溶血性弧菌46株,检出率为4.33%(46/1061);沙门氏菌32株,检出率为3.02%(32/1061);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检出率为0.566%(6/1061);变形杆菌15株,检出率为1.41%(15/1061);志贺菌12株,检出率为1.13%(12/1061);蜡样芽胞杆菌2株,检出率为0.189%(2/1061)。结论:针对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加强微生物学检验,能够明确菌种类型,为进一步的急诊治疗工作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细菌性食物中毒;微生物学检验;病原菌;检出情况

    【中图分类号】R5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6-03--01

    近年来,我国由于食品安全引发的风险问题较多,为了保证食品的安全性,有必要针对引发的食物中毒情况加强检验干预。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发现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种类较多,有必要加强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微生物学检验,进一步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确保食物中毒者的生命安全[1]。本课题重点分析探究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微生物学检验方法及结果,现将研究成果作如下报道: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纳入研究的55例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发生于2015年3月—2018年3月,我中心均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其中由于肉制品引发的食物中毒一共34例;进一步对所有入选者进行微生物学检验,在检验过程中采集的样品包括:粪便、肛拭子、食品、呕吐物、厨具、手拭子等。

    1.2 方法

    所有入选者均采取微生物学检验方法,涉及的检验仪器及方法如下:

    (1)检验仪器设备。在微生物学检验过程中,主要的仪器设备包括:冰箱、电子天平、显微镜、恒温培养箱、高压灭菌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等等。与此同时,需将琼脂培养基、肉汤培养基、SC增菌液、HE平板、MMA平板、TCBS平板、酪蛋白琼脂培养基、动力硝酸盐培养基、4号琼脂以及缓冲蛋白胨水、诊断血清等相关试剂准备好,以便此检测工作能顺利开展。

    (2)检验方法。在检验过程中,严格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标准汇编GB4789系列》[2]当中有关志贺菌测定、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副溶血性弧菌以及沙门氏菌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等细菌检验方法进行;而对于霍乱弧菌,则根据《霍乱防治》手册·第五版[3]当中的相关标准方法进行相应的检测操作;此外,全部检查均有必要做好质量的全面控制,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检测过程中,严格根据仪器标准操作规程进行。

    2 结果

    2.1 检验结果初步分析

    本次研究中,在采集样品中,粪便63份、肛拭子562份、食品120份、呕吐物28份、厨具242份、手拭子46份,一共1061份。(1)在粪便当中,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6株、副溶血性弧菌12株、沙门氏菌7株、志贺菌氏3株、变形杆菌2株,一共30株(47.62%)。(2)在肛拭子当中,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22株、副溶血性弧菌13株、沙门氏菌12株、志贺菌氏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变形杆菌6株、蜡样芽胞杆菌1株,一共60株(10.68%)。(3)在食品当中,有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5株、副溶血性弧菌16株、沙门氏菌5株、志贺菌氏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株、变形杆菌3株、蜡样芽胞杆菌1株,一共33株(27.50%)。(4)在呕吐物当中,有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1株、副溶血性弧菌2株、沙门氏菌2株、志贺氏菌1株,一共6株(21.42%)(5)在厨具当中,有副溶血性弧菌3株、沙门氏菌4株、志贺菌氏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变形杆菌3株,一共14株(5.79%)。(6)在手拭子当中,有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1株、沙门氏菌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株,一共4株(8.70%)。

    2.2 各病原菌检出率分析

    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一共35株,检出率为3.30%(35/1061);副溶血性弧菌46株,检出率为4.33%(46/1061);沙门氏菌32株,检出率为3.02%(32/1061);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检出率为0.566%(6/1061);变形杆菌15株,检出率为1.41%(15/1061);志贺菌12株,检出率为1.13%(12/1061);蜡样芽胞杆菌2株,检出率为0.189%(2/1061)。

    3 讨论

    相关临床学者,经过临床研究表明:考虑到对食物中毒患者的菌种、血清型以及主要涉及的菌属加以确立,有必要加强微生物检验方法的使用。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微生物学检验方法来说,具有操作简单、经济适用的优势,在加强检验过程质量控制的条件下,能够明确导致食物中毒的各病原菌情况,从而为进一步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有效信息支撑[4]。在本次研究过程中,针对纳入研究的55例食物中毒患者均采取了微生物学检验,结果显示:(1) 在所采集样品中,粪便63份、肛拭子562份、食品120份、呕吐物28份、廚具242份、手拭子46份,一共1061份。(2)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35株,检出率为3.30%;副溶血性弧菌46株,检出率为4.33%;沙门氏菌32株,检出率为3.02%;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检出率为0.566%;变形杆菌15株,检出率为1.41%;志贺菌12株,检出率为1.13%;蜡样芽胞杆菌2株,检出率为0.189%。

    综上所述:针对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加强微生物学检验,能够明确菌种类型,为进一步的急诊治疗工作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陈静宜,廖飞.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06):34.

    罗滢娟,罗汉宇,刘丽,匡志超.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微生物学检验探讨[J].当代医学,2018,24(06):65-67.

    卢舒君.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结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05):189-190.

    朱颖梅,谭海芳,林凤,苏乐斌.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微生物学检验分析[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7,11(02):95-97., 百拇医药(邓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