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必读·下旬刊》 > 2019年第3期
编号:13320900
脑梗死患者应用系统化护理后对其身体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19年3月1日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9年第3期
     【摘 要】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应用系统化护理方法后对其身体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腦梗死患者40例,根据其就诊顺序将患者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系统化护理。对比2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的自理能力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自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病后3d及发病后5d下床活动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坠积性肺炎2.5%、泌尿系统感染2.5%、便秘发生2.5%均低于对照组的22.5%、20.0%、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病后3d及发病后5d下床活动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自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自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干预方法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有利于患者身体功能的恢复,并降低了发生并发症症状的几率,值得在临床中大力借鉴和推广。

    【关键词】系统化护理;脑梗死;自理能力;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36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2-3783(2019)03-03-134-01

    脑梗死是常见的发病率较高的脑血管病变类疾病,发病后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出现障碍,严重影响到患者生存质量,导致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限,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因此患者应及时接受医治干预,同时配合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促进其身体功能的恢复。一般情况下,患者发病后,护理人员要对其开展早期系统性护理干预,从而提高患者恢复效果,为患者预后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主要就系统化护理干预方法的应用进行研究,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0例,根据其就诊顺序将患者平均分成2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经检查均未出现脑出血症状;各项生命体征比较平稳。观察组中男12例,女8例,年龄最小为50岁,最大为77岁(平均年龄为60.6岁);对照组患者中男12例,女8例,年龄最小为49岁,最大为79岁(平均年龄为60.7岁)。观察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系统化护理干预,在护理的过程中,两组患者均进行脑梗死的常规治疗,包括抗凝、改善脑部供血、保护脑部细胞等方面的治疗。下文对系统化护理进行详细分析:(1)认知干预:在患者接受医治期间,护理工作人员应将脑梗死疾病的相关护理知识讲解给患者家属,比如肢体训练的方法与步骤、体位调整等。同时嘱咐患者家属对护理及训练方面的相关视频作进一步的了解,对以往的错误认知予以纠正。(2)早期护理实施:患者在发病72h内经有效的治疗后,各项基本生命体征平稳,经检查未有其他重要脏器损伤时,且患者机体肌力在正常水平时,叮嘱患者及其家属开展早期的肢体功能训练,以患者的病情程度为基础制定合理化的运动训练方案,坚持训练难度由易至难,运动量适中。(3)功能锻炼护理干预:根据偏瘫肢体肌力情况,协助患者在床上坐起、移到床边、指导患者健侧肢体着地、在护理人员搀扶下慢慢离床、站立等;根据患者具体功能恢复和锻炼情况,对患者肢体功能根据上述小册子中的程序和方法进行训练。(4)饮食护理:结合患者的病情,从科学的角度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做好粗细搭配、荤素搭配、均衡膳食。少食刺激性食物,多食水果蔬菜,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1.3 统计学方法 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自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病后3d及发病后5d下床活动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坠积性肺炎2.5%、泌尿系统感染2.5%、便秘发生2.5%均低于对照组的22.5%、20.0%、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病后3d及发病后5d下床活动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自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自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研究认为,常规护理干预方法将改善神经系统症状作为核心,忽视系统性护理干预,进而导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根据多年临床实践经验认为,对于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而言,其发病后中枢神经系统可能会受到严重影响,为及时恢复其代偿功能,应重视患者早期系统化护理干预,从而不断提高患者脑功能重组效果。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干预理念中,主要强调尽早开展康复护理工作,加速脑功能代偿功能,提高整体护理效果。为此,应在做好各项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的基础上,及时对患者心理、生理、语言功能、神经功能、运动功能等情况进行了解,并根据患者实际状况,为其制定恰当的护理措施,不断提高患者身体机能,为患者预后提供更为坚实的保障。系统性护理干预是近年来应用较为广泛的护理模式,其主要核心以患者为主,满足其实际需求的同时为其提高针对性护理服务。

    综上所述,系统化护理干预方法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有利于患者身体功能的恢复,并降低了发生并发症症状的几率,值得在临床中大力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涂茂媛,宣枭婷.系统化护理干预模式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8(9).

    [2]邓春芳.评价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首次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及对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3):196-198.

    [3]刘俊.疼痛护理对肱骨髁上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的影响评价[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27)., http://www.100md.com(陈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