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必读·下旬刊》 > 2019年第3期
编号:13320944
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综合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19年3月1日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9年第3期
     【摘 要】急性胆囊炎是因为胆管阻塞、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其发病率高,并且多以女性为主,尤其是肥胖的女性。急性胆囊炎的诱因多为饱食、过多进食高脂肪食物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急性胆囊炎发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临床积极有效治疗的同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临床治疗疗效。本文作者结合临床工作经验,总结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综合护理方法,希望为临床治疗急性胆囊炎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急性;胆囊炎;综合护理

    【中图分类号】 R36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2-3783(2019)03-03-027-01

    急性胆囊炎临床复发率高,容易转化为慢性胆囊炎,长期以往会引起多种并发症,甚至造成胆囊功能减退或完全丧失,严重时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良好的护理方法对疾病的恢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临床在制定合适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辅以综合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的康复,减少治疗不良预后。本文作者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30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特点,并总结综合护理方法,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做出贡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30例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均符合《急性胆囊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版)》相关诊断标准,均经B超确诊,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右上腹部胆囊区疼痛症状。其中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32-71岁,平均(49.27±8.56)岁。

    1.2 方法 回顾分析30例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综合护理方法,具体如下:

    1.2.1 病情观察 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和临床症状,并详细记录报告医生。同时积极、快速、准确执行医嘱。一般临床对于急性胆囊炎采用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解痉止痛、低脂饮食或禁食等常规护理,而对于单纯急性胆囊炎,且病情轻者给予药物治疗。如果是化脓性或坏疽性则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1.2.2 手术护理

    1.2.2.1 术前护理 (1)对于手术治疗患者,护理人员在术前应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情绪,及时给予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同时向患者讲解手术步骤,术后注意事项,增加患者对手术的了解,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疗自信心。(2)术前12h指导患者禁食,6h指导患者禁饮,在禁食期间饮用25%糖水200ml。术前2h给患者服用碳水化合物或纯净水,防止患者术中出现脱水或低血糖等情況[2]。

    1.2.2.2 术中护理 (1)护理人员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应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并密切观察患者的各种反应,如果出现异常应及时是报告医生,医生应立即停止手术或给与对症处理。例如出现腹部疼痛难忍,应给予镇痛剂。(2)术中要注意保暖,通常保持室温25℃左右,多关心患者。同时做好输液管理,特别是做好输液总量和速度的控制[3]。对低体温者及时给予处理,以免体温过低发生低氧血症。

    1.2.2.3 术后护理 (1)手术结束后患者意识不清晰,自主呼吸不完善,仍然需要进行48h的心电监护,并动态监测血氧饱和度。告知患者术后应取平卧位,并头偏向一侧,以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意识恢复后,可取半卧位。(2)术后护理人员详细监测和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并依据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例如术后依据患者恢复情况,指导其卧床休息,并合理控制运动量。如果睡眠不足应给予相应的处理。如果出现焦虑、烦躁的心情,应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以确保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情。(3)术后增加巡房次数,加强对引流管的检查,确保引流管通畅,稳妥固定。同时指导家属不定时挤压引流管,并对观察引流管体液颜色、量。(4)术后引流量持续小于15mL/d,报告医生,拔除引流管[4]。(5)患者卧床期间,定时翻身,进行被动活动,患者病情稳定后,鼓励患者早期自行排小便,进行主动肢体活动,避免长期卧床产生静脉血淤积。(6)胃肠功能恢复后,可给予静脉补液以补充患者机体所需的营养,一般补液量控制在1000ml以下[5]。同时补液可使血管活性激素浓度明显降低,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

    2 结果

    30例患者通过综合护理干预,手术时间平均为(76.44±4.72)min,术后平均排气时间为(2.11±0.32)d;术后1例患者发生切口出血,通过有效处理,止血成功,并发症发生率为3.33%。

    3 讨论

    随着现代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护理模式发生改变,常规护理已经不能满足当前要求和需求。同时护理干预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临床护理不再局限于单传的技术性操作,趋于综合护理干预,即心理护理、健康指导等等,这也是临床确保治疗效果的重要途径。

    急性胆囊炎患者,手术治疗即切除胆囊是目前最佳的治疗方案。因为该病发病急,病情发展快,部分患者难以接受,可能出现不良情绪,从而不积极配合各种治疗和护理工作,从而影响手术治疗效果。从护理角度分析,综合护理是从多方面进行干预,即突出个性化、创造性优势,并且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综合护理干预为患者提供了全面的护理,提高了患者的积极配合度,有效促进了手术的顺利进行,缩短的手术时间。同时术后积极配合护理人员,促进了患者快速康复,缩短了排气时间,获得了理想的护理效果。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认识到,在急性胆囊炎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促进了手术的进行,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改善了术后预后效果,确保了手术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杨薛涛, 李丽红. 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综合护理分析[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4(05):113.

    [2]王新星. 急性胆囊炎内科治疗患者临床综合护理体会[J]. 中国保健营养,2012(10):3885.

    [3]魏雪丽. 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综合护理[J]. 中国医药指南,2011,(34):207.

    [4]刘丹东. 综合护理在急性胆囊炎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研究[J]. 内蒙古中医药,2014(09):135.

    [5]周宜凤. 不同护理方法在急性胆囊炎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14):202., http://www.100md.com(夏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