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必读·下旬刊》 > 2019年第11期
编号:13401864
急诊输液护理过程中的问题与防范对策评价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1月1日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9年第11期
     【摘 要】:目的:研究急诊输液护理过程中的问题与防范对策,对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样本时间段、数据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急诊输液患者120例,自其中随机抽取60例设为参照组,提供常规护理措施,剩余6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实施急诊输液护理优化措施,两组对比指标:投诉率、护理满意率。结果:对比两组投诉率,观察组发生率更低,对比两组不良事件率,观察组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急诊输液护理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适宜的干预措施,可降低科室投诉率,减少不良事件,推广价值高。

    【关键词】:急诊输液护理;问题;防范对策;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1-03--01

    急诊输液室是医院患者治疗的重要科室,患者的抢救、治疗均在该科室展开,因此科室具有自身的显著特征,人员的流动量较大,患者种类多,但是护理力量相对薄弱,护患矛盾概率高,容易出现投诉事件。我国医疗改革不断深化,人们对于医疗的要求提升明显,静脉输液是疾病治疗的主要措施,但是患者对于护理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对急诊输液室进行分析中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需要对其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适宜的防范性措施,及时改进护理措施,提升急诊输液护理质量。本文分析急诊输液护理过程中的问题与防范对策,对其使用效果进行评价,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样本时间段、数据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急诊输液患者120例,自其中随机抽取60例设为参照组,提供常规护理措施,剩余6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实施急诊输液护理优化措施,参照组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20-72岁,平均年龄:(46.00±0.76)岁;观察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22-73岁,平均年龄为(47.50±0.87)岁。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参照组:使用常规急诊输液流程,获取患者基本药物使用信息后进行配药、穿刺、给药,在输液过程中根据患者的需求进行续瓶,并在药物使用結束后拔针。

    观察组对上述急诊输液护理进行优化,措施包括:

    注意对输液环境的改善,急诊输液室患者流动量较大,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环境可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因此需保持输液室内空气清新,干净整洁,及时对卫生进行清理,保持陈设的规范化,并且适当摆放绿植,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环境。在输液室中增加适合不同年龄段患者的座椅,儿童设专门输液区,使用一些卡通化的元素,可增加电视等,播放卡通片,安抚患者的情绪,老年患者可提供一些床位,对于一些年龄较大的患者,通过卧姿进行输液,降低不适感。在输液高峰期,需采用弹性排班的方式,减少患者的等待时间。

    在进行输液的过程中,可增加巡视频率,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因为药物、使用剂量不同,出现个体化差异,不良反应较多,而通过增加巡视的方式,对患者输液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进行关注,观察输液过程中有无肿胀、疼痛等问题,对于患者擅自调节滴速的问题,需进行提醒并告知不可随意调节的原因,并对患者药物使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关注,便于医生后期药物的配置。

    进行沟通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关注自身修养,护理过程中热情、耐心,在护理中重视倾听的必要性,耐心解答患者在输液过程中的问题,消除患者疑虑,对于一些年龄较小、较大患者,可能出现穿刺不成功的情况,需主动道歉,对情绪进行安抚。

    (4)输液流程中的一些问题也是需要关注的方面,因此需要对整个输液流程进行规范,取药、配药以及输液均由专人完成,在护理人员取药的过程中,对药物种类、数量进行核对,确定无质量问题后,将药品与输液用具按规范化摆放,并在输液瓶上将患者信息进行备注。在进行输液时护理人员需再次对药物进行核对,确定无误后配药,佩戴无菌手套和口罩,防止配药受到污染,并在穿刺中严格进行消毒操作,保证整个输液流程的顺利实施。

    1.3 观察指标

    ①投诉率:借助口头投诉、书面投诉发生概率进行分析。

    ②不良事件率包括:穿刺部位红肿、穿刺失败、输液回血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结果处理均采用SPSS19.0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X2值作为评价指标;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t值作为评价指标进行检验;组间统计学差异以P值作为评价指标,当P<0.05时,研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反之无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投诉率对比

    对比两组投诉率,观察组发生率更低,P<0.05,详见表1。

    2.2 两组不良事件率对比

    对比两组不良事件率,观察组发生率更低,P<0.05,详见表2。

    3 讨论

    急诊输液护理中问题发生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护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对于不同疾病的了解深入度不足,知识面较窄,无法为疾病提供综合护理;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不到位,对于一些特殊用药未进行注意事项的说明,造成一些不良反应;因为急诊人员的工作量较大,对于巡视工作重视性不足,造成患者在输液中出现穿刺位置的回血等问题,对患者情绪造成一定的影响;护理人员业务能力存在一些问题,对于一些血管较细的老年群体和年龄较小患儿,需进行反复穿刺,增加了不适感,因此需对护理流程进行优化。

    文中在各项优化措施实施后,对比两组投诉率,观察组发生率更低,对比两组不良事件率,观察组发生率更低,P<0.05。可见虽然急诊输液护理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后,制定适宜的干预措施,可降低科室投诉率,减少不良事件,推广价值高。

    参考文献

    廖敏,苏燕红.急诊输液护理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防范对策[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16):27+29.

    陆广慧.急诊输液护理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防范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03):543-544.

    李金慧.急诊输液护理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防范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2):336., http://www.100md.com(白会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