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必读·下旬刊》 > 202009
编号:13815147
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对鼻咽癌放疗患者生存质量及后遗症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20年9月1日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09
     【摘 要】目的:探讨对鼻咽癌放疗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后,其后遗症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研究对象的时间为2018年7月至2019年8月,选取来我科就诊的鼻咽癌放疗患者70例,分别实施一般护理干预和全程护理干预。结果:在不良情绪评分、生存质量评分以及患者的后遗症情况比较上,实验组数据表现较优,组间数据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鼻咽癌放疗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其负性情绪得到明显改善,使依从性和生存质量提升,避免后遗症发生。

    【关键词】鼻咽癌;放疗;全程护理干预;生存质量;后遗症

    在耳鼻喉科中鼻咽癌属于常见恶性肿瘤,肿瘤一般发生在鼻咽腔顶部和侧壁,主要症状为耳闷堵塞、鼻塞、涕中带血等情况,对患者的视力和听力造成严重影响,因脑神经损伤程度不同,对生命安全造成威胁[1]。临床常使用放射治疗,其放射线在不对周围正常组织造成损伤的情况下,有效的清除病灶组织。在治疗中需重视肿瘤复发情况、患者的负性情绪等。一般护理医护人员的目的性不足,全程护理具有规范性,可使患者心理状态、生存质量得到全范围保证。本文为验证全程护理干预在鼻咽癌放疗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和效果,特选取35例鼻咽癌放疗患者进行全程护理干预措施,另选取35例进行常规护理进行对比,对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后遗症情况、康复锻炼依从性进行数据分析,现对结果报道如下。

    1 基线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纳入研究对象的时间为2018年7月至2019年8月,选取来我科就诊的鼻咽癌放疗患者70例,根据抽签法分组,各35例。实验组:年龄介于42~78岁之间,中位年龄为(60.32±1.25)岁,男性患者有20例,女性患者有15例;参照组:年龄介于41~78岁之间,中位年龄为(60.24±1.31)岁,男性患者有19例,女性患者有16例;以上数据均使用统计学软件分析,组间差异性不明显(p>0.05)。本次研究内容、过程等已经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进行,参与研究的患者及家属均已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参照组实施一般护理干预,主要包含医院信息、环境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宣教、注意事项等,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对患者实施康复训练指导。

    对实验组实施全程护理干预,主要包含:(1)制定档案或者建立微信群:当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需依照患者的临床实际资料和病情,建立相应的个人健康档案,并经过表格形式进行复印,将其发放给患者,主要内容为患者在出院、住院时间内,进行康复计划,并将后遗症的相应的预防方法予以填写[3]。入院后与患者和家属添加微信,针对患者和家属的需求,在第一时间了解,方便对患者存在疑问进行解答。(2)病房环境护理:放疗过程对于患者来说较为痛苦,并且心理上的压力较大,因此护理人员要注重病房环境的优化和改善,提升患者的舒适度,舒缓住院放疗患者的心理压力。(3)将自我护理能力提升:放疗后,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实施颞颌关节锻炼,并告知其养成良好的饮食作息习惯。如日常习惯中存在任何错误需及时进行纠正,将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告知患者,让其使用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进行漱口和冲洗鼻咽部,出院后对其进行评估,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和自我护理方法。(4)心理干预:让同时期患者的治疗经验和心得体会进行分享,形成良好的护患关系,帮助患者寻找归属感,并相互支持,对患者予以鼓励,让其自由发言,在互动接近尾声时,由护理人员进行总结。(5)不良反应监测:加强对患者放疗过程中的询问和关怀力度,对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随时进行监测,并告知患者與护理人员加强沟通交流,对自身状况随时进行通报。护理人员对放疗患者的不适情况必要时要向治疗医生进行汇报,并对症治疗。(6)随访:每月进行一次电话随访,电话随访内容主要包含患者的病情,将相关疑难问题予以解决,将远期后遗症告知患者,并告知其定时复诊。

    1.3 判定指标

    检验2组鼻咽癌放疗患者的不良情绪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后遗症情况、康复锻炼依从性。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组研究中涉及的相关数据录入至SPSS22.0统计学软件中,分别使用(%)率显示计数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显示计量资料,并对应进行卡方检验和t值检验,组间数据对比结果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检验2组鼻咽癌放疗患者的不良情绪评分

    干预前实验组鼻咽癌放疗患者的焦虑情绪为(55.8±7.2)分、抑郁情绪为(56.8±13.2)分;参照组鼻咽癌放疗患者的焦虑情绪为(56.2±8.1)分、抑郁情绪为(57.2±11.8)分,经比较、t值=0.2183、0.1336,p值>0.05;干预后实验组鼻咽癌放疗患者的焦虑情绪为(36.8±6.7)分、抑郁情绪为(41.3±6.2)分;参照组鼻咽癌放疗患者的焦虑情绪为(46.8±8.2)分、抑郁情绪为(45.9±7.2)分,经比较、t值=5.5869、2.8641,p值<0.05。

    2.2 检验2组鼻咽癌放疗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

    实验组:情绪功能评分为(77.2±8.1)分、角色功能评分为(74.8±7.6)分、躯体功能评分为(75.8±7.2)分、社会功能评分为(79.3±5.6)分、认知功能为(63.2±6.5)分;参照组:情绪功能评分为(68.1±7.5)分、角色功能评分为(67.2±7.3)分、躯体功能评分为(64.2±6.7)分、社会功能评分为(62.3±8.1)分、认知功能为(52.7±8.2)分;经比较t值=4.8769、4.2666、6.9776、10.2132、5.9365,p值<0.05。

    2.3 检验2组后遗症情况

    实验组:口腔感染患者1例、张口困难患者1例,占比为5.71%(2/35);参照组:口腔感染患者3例、张口困难患者5例、鼻腔黏膜反应患者2例,占比为28.57%(10/35);经比较卡方值=6.4368,p值=0.0111<0.05。

    3 讨论

    鼻咽癌患者均实施放疗治疗,对自身机体造成损伤,进而发生不良反应,放疗后后遗症具有较高的发生率,患者受后遗症影响,使患者对生活失去信心,对生命安全造成影响。放疗治疗的效果与疾病恢复情况存在一定关系。一般护理主要针对后遗症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出现护理人员思想重视度不足的情况,忽视患者出院后的随访护理工作或者心理护理工作,进而发生电话随访不佳、患者心理状态不佳等情况,对整体治疗效果造成影响。全程护理主要对患者进行正确康复指导,实施团体交流活动,将患者的心理情绪予以改善,使患者的自护能力提升。鼻咽癌患者不良情绪较重,因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度较低、心理压力较大,使不良情绪得到改善,获得较高的依从性,有助于疾病恢复。本文选取70例鼻咽癌放疗患者进行研究,其中35例进行全程护理干预,之后进行数据对比。

    以上数据对比,经过对比研究后发现,干预前2组鼻咽癌放疗患者的不良情绪评分无明显差异性(p>0.05),干预后实验组鼻咽癌放疗患者的不良情绪评分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鼻咽癌放疗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2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生存质量评分中的情绪功能评分、角色功能评分、躯体功能评分为、社会功能评分以及认知功能评分各项数据经过两组不同的护理方式干预后均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全程护理干预组的患者研究后的数据表现明显较优;实验组鼻咽癌放疗患者的后遗症情况相比于参照组较优,组间数据有显著差异(p<0.05)。

    综上所述,对鼻咽癌放疗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其负性情绪得到明显改善,使依从性和生存质量提升,避免后遗症发生。

    参考文献

    张岩.全程护理对鼻咽癌放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5(1):146-147,150., 百拇医药(李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