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必读·中旬刊》 > 20114
编号:13770817
口服抗过敏药在儿科应用的调查效果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4月1日 赵虹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评价我院儿科使用口服抗过敏药的现状。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我院儿科门诊部10天的处方进行调查,分析口服抗过敏药在儿科的应用情况。结果:抽查了1966张处方,其中503张含有口服抗过敏药,占25.58%,使用频度最高的为小儿盐酸氯苯那敏片剂,共147张。结论:抗组胺药物为高频使用的口服抗过敏药,儿科使用应注意适应症,避免药物不良反应。

    [关键词] 口服抗过敏药;儿科;应用现状;调查;不良反应

    WAO对过敏(又称变态反应)的定义:过敏是由免疫机制诱导的高敏反应。特异反应性:机体的特异反应性具有个体和/或家族倾向性,并且多发生在儿童及青春期。当个体首次接触变应原(蛋白质)时即可能发生致敏反应并产生相应的抗体。抗组胺药能够选择性地阻滞H1受体,组胺不能与H1受体结合从而抑制过敏反应,抗组胺药广泛应用于皮肤及黏膜过敏性疾病[1]。与成人不同的是,儿童在临床用药上面临着更复杂的治疗风险,因儿童自身的免疫系统发育、药动学特点、儿科常用药物的使用等相关因素均可能导致儿童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我国口服抗过敏药在临床儿科的应用现状有其固有的特点,本调查针对此,抽查了我院儿科门诊的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查我院儿科西医门诊部处方,随机抽查2010年中的10天处方,共1966张处方。

    1.2方法 统计处方的药物,运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患儿的用药情况。

    1.3常用的抗过敏药[2]

    1.3.1抗组胺药

    1.3.1.1分类分为第一、第二、第三代。①第一代以苯海拉明、扑尔敏和异丙嗪等为代表,较强中枢神经抑制作用而逐渐被第二代所取代;②部分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因发现有明显的心脏毒性,已经逐渐减少应用(如阿司米唑);③非索非那丁、左旋西替利嗪等第三代抗组胺药物已经问世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