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必读·中旬刊》 > 20115
编号:13769588
据急诊科特点分析医院急诊管理
http://www.100md.com 2011年5月1日 《健康必读·中旬刊》 20115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以及“以人为本”观念的深入,人们对医疗服务、身心健康的要求日益提高。医院急诊科不仅是抢救危急重症的科室,同时也是全院的窗口,急诊科的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是社会评价医院的重要方面,因此,急诊管理要体现出抢救及时、出诊迅速、护理周到、有条不紊的特点;把院外120急救与院内急诊治疗相结合,建立起一条快捷、有效的全程急救绿色通道,使各种交通事故、突发性灾害事故及急危重患者均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关键词]急诊科特点;急诊管理;重症患者

    1急诊科特点

    为了使急危重症患者、各种事故伤员能得到及时的抢救和治疗,各级医院均开设有急诊科及120急救,通常医院急诊科患者一是各种突发事故及自然灾害造成的严重的外伤患者、各系统急危重症患者、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以及其他急重症患者,这类患者往往病情复杂。而且因发病急骤,缺乏可供诊疗参考的系统的病情资料。二是急诊科患者病情发展变化快,尤其是急性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脑出血、严重毒物中毒等患者病情极不稳定[1],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甚至危及生命;三是患者流动性大,急诊科患者经抢救后可随时分流至各专科病房,随时收治新的患者;四是我国已逐步进入人口老龄化,加之老年人身体机制的衰退,因此急诊拉患者以老年患者居多,且年龄跨度大,老年患者并发症多,自理能力差,从而加大了急诊工作量。

    2根据急诊科特点分析医院急诊管理

    2.1建立建全急诊领导指挥系统

    医院急诊科既是独立的科室,同时在遇突发事件、自然灾害和重大疫情时,还需要调动全院各部门的力量予以配合。因此,我院急诊管理系统实行由业务主管院长直接领导,科主任负责、条块结合的管理体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合理的目标管理、层次管理目标和考评制度,以确保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急诊任务和正常的日常工作[2]。

    2.2从急诊科特点出发,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急诊管理模式

    医院急诊科包含了医疗救治各方面的内容,特别是危重病学、创伤医学、复苏医学、急性中毒等方面,各地医院运行模式各不相同,我院根据急诊患者的特点,建立了标志醒目的急救中心,而且布局合理,急诊挂号、收费、药房、放射、CT、检验等支持系统也较完整;抢救室、治疗室、洗胃室、急诊手术室、输液室、注射室各种功能房间设置合理,方便病人就诊;二楼设有专门的重症监护病房、急诊观察病房和血液净化中心,并配备了先进的治疗和抢救医疗器械。中心有专用的出入通道和走廊,便于轮椅、平车、担架等出入。急救中心停车场面积较大,便于医院急救车辆及其它运送病人车辆的进出和停放。医院120救护车随时待命于急救中心停车场,便于迅速出动。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了方便、快捷的绿色通道和急危重者的转运通道,保证了抢救的及时性[3]。

    2.3提高急诊科医护人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我院定期或不定期的对急诊科医护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根据急诊科患者的特点,重点进行急危重症患者的监护以及对各种急救器材掌握与熟练、正确的使用、心理素质以及对患者心理护理方面的培训,在培训方式上,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形式,即走出去参观、学习与在职培训相结合,组织急诊科医护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等,以提高急诊科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反应能力,使之在急诊抢救中临急不乱,具备娴熟急诊急救的操作技能。

    3讨论

    急诊科的服务质量是体现医院整体服务水平和治疗水平的窗口,多年来一直是群众反映较多的热点和焦点。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不仅反映了急诊服务质量的好坏,更重要的是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4][5]。笔者通过对急诊科病人的特点,结合本院急诊工作实际,对急诊管理的各项工作进行总结,首先应建立院长领导下,科主任负责、条块结合的管理体制,健立和健全医院急诊指挥系统;其次,建立急救中心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绿色生命通道;医院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6],一切以患者的需要为中心,以一切服务于患者为原则,改善了患者就诊环境;在急诊科人员的配备上做到根据急诊科患者的特别,进行合理配备,并加强医护人员专业水平及综合素质的培训,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急诊优质服务提供了必要的硬件(房屋、设施、设备等)与软件(人员、技术等)保证;同时,在此基础制定了合理的目标管理、层次管理目标责任制和考评制度,做到奖罚分明,以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保证急诊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唐世川,柯红,李秀池.门急诊管理模式改革与发展[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12(14):108.

    [2]王丽萍,刘玉书.谈二甲医院急救工作的管理与对策[J].新疆医学,2005,35(1):149-150.

    [3]王立秋,王文珍.以人为本-再谈急诊医学模式[J].海军总医院学报,2007,20(4):234-235.

    [4]刘洪娥,薛彪.急诊医学、危重病急救医学的运行体制和专业范畴[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264-265.

    [5]陈澍周,陈玉泉.合并腹内脏器伤重症患者的抢救[J].中华创伤杂志,1992,8(4):238-239.

    [6]邓红艳,刘红兵,黄骥,等.三级甲等医院进社区开展健康教育实践的探索[J]重庆医学,2010,39(24):3443-3444., 百拇医药(蒋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