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胃疾病 > 胃溃疡
编号:13768073
浅谈胃溃疡的内科治疗
http://www.100md.com 2011年6月1日 《健康必读·中旬刊》 20116
     胃溃疡是临床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其主要症状有腹痛、上腹饱胀,若不及时治疗则会出现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甚至癌变。目前内科治疗多采用抗HP、胃黏膜保护剂、质子泵抑制剂以及H,受体抑制剂、止血,其内科治疗的疗效和易复发性至今难以解决。

    1发病原因和发病机理

    近l00年以来,世界各国对溃疡病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理部在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探讨,并已有数十种学说,但仍末取得一致的认识。现将几种主要的学说介绍如下:

    1.1创伤学说

    有人认为胃和十二指肠原发性损伤是溃疡形成的原因。这些损伤的因素有机械性、温热性、化学性的刺激。这些刺激使胃粘膜损伤,成为“自体消化”的起点,继而发展为溃疡。这一学说阐述了引起溃疡病的外因,显然的错误是没有重视更为重要的内因。应该来说,那些创伤因素,仅仅是外因,只有通过一定的内因才能引起溃疡病。
, 百拇医药
    1.2血管学说

    有人认为胃壁在血液供应正常时,不会被胃液侵蚀。当胃肠血管有病变时,使局部胃粘膜缺血坏死而致溃疡。

    1.3炎症学说

    据研究发现,100%的溃疡同时见到胃或十二指肠粘膜的炎性病变,而且这种病变发生在溃疡形成之前。因此认为,胃炎是形成溃疡的第一阶段,继之才会发生典型的溃疡。

    1.4消化学说

    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它把胃液量的增多、胃酸度的增高和胃蛋白酶量的增多放在第一位。认为这种胃液消化能力的增加,是溃疡病发生的基本因素。所以以前把本病称为“消化性溃疡”。但是溃疡病患者并非都是胃酸增多,有的患者胃酸正常甚至还缺乏。而一些胃酸很高的人,并不一定发生溃疡。所以消化学说有一定的道理,但亦不能阐明与本病发生有关的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
, 百拇医药
    1.5植物神经不平衡学说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与溃疡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这一学说根本的缺点是对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估计不足,仅孤立地强调从植物神经系统对本病的作用,脱离了高级神经活动的影响,显然是片面的。

    1.6皮层内脏学说

    临床上常可见到因精神情绪因素使溃疡病发生或加重的病例。皮层内脏学说的创始人贝柯夫认为,大脑皮层机能状态的紊乱是溃疡病发生过程的主导因素。大脑皮层活动障碍,使皮层与皮层下部的正常关系失调,导致交感神经受抑制,副交感神经张力增强而形成溃疡。

    1.7感染学说

    自从l983年人们重新认识幽门螺杆菌(简称HP)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理起了一个根本性变化。目前大多数专家认为HP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可见消化溃疡应被认为是一种传染病,在HP根除后,消化性溃疡可得到根治。
, http://www.100md.com
    1.8其他学说

    除上述几种学说外,有组织的酸中毒学说、维生素缺乏学说、神经营养学说、变态反应学说、遗传学说、内分泌学说等等。这些学说都有一定的根据,但也有很多片面之处。

    2药物治疗

    由于消化性溃疡治愈停药后复发率甚高,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而且自然病程可长达8~10年,药物维持治疗是一个重要的措施。

    2.1正常维持治疗

    适用于反复复发,症状持久不缓解,合并存在多种危险因素或伴有并发症者。维持方法:选用甲氰咪胍400mg、雷尼替丁150mg或法莫替丁20mg,睡前一次服用;也可用硫糖铝lg,每日2次口服。正规长期维持疗法的理想时间尚难确定,多数主张至少维持1~2年,对于老年人、预期溃疡复发可产生严重后果者,可终身维持治疗。
, 百拇医药
    2.2间歇全剂量治疗

    在病人出现严重症状复发或内镜证明溃疡复发时,可给予一疗程全剂量治疗,据报道约有2/3以上病人可取得满意效果。这种方法简便易行,易为多数病人所接受。

    2.3按需治疗

    本法系在症状复发时给予短程治疗,症状消失后即停药。对有症状者,应用短程药物治疗,目的在于控制症状,而让溃疡自发愈合。事实上,有相当多的消化性溃疡病人在症状消失后即自动停药。按需治疗时,虽然溃疡愈合较慢,但总的疗效与全程治疗并无明显差异。下列病例不适用于本法:60岁以上、有溃疡出血或穿孔史、每年复发2次以上、以及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者。

    3讨论

    胃溃疡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之一,目前我国胃溃疡的发生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甚至发生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因此探寻合理的治疗方式意义重大。目前对于胃溃疡的治疗多采取内科保守治疗,胃黏膜保护剂、质子泵抑制剂以及H2受体抑制剂等为治疗胃溃疡的常规疗法,直到发生严重并发症如出血或者穿孑L后才进行手术治疗。但我们分析了胃溃疡的发病机制发现,胃溃疡与十二指肠发病机制有所不同,胃溃疡的发生与胃排空迟缓有一定关系,食物滞留于胃窦部持续刺激胃窦部黏膜释放促胃泌素,从而增加胃酸,形成溃疡。在早期迷走神经干切断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时,十二指肠溃疡愈合,却形成胃溃疡,但加做胃空肠吻合和幽门成形后胃溃疡愈合,证明凡能解决胃窦部滞留的手术方法可使胃溃疡愈合。当然胃溃疡的发生还与HP、十二指肠反流、胃壁血液循环障碍、胃黏膜保护性障碍、黏膜萎缩性改变有关。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应用质子泵抑制制剂和H2受体拮抗制剂治疗胃溃疡效果不如十二指肠溃疡好,原因也与发病机制不同有关。胃溃疡具有以下特点:

    (1)症状较剧,对内科治疗疗效较差,又易复发;

    (2)胃溃疡患者年龄较大、体弱,一旦发生大出血、急性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手术危险性大;

    (3)胃溃疡可发生恶变,而且与早期胃癌及溃疡恶变难以鉴别。所以我们对主张是对于比较大的胃溃疡或保守治疗不佳时应积极早期手术治疗。, 百拇医药(李志前)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胃疾病 > 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