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小儿科 > 手足口病
编号:13765993
手足口病患儿康复的临床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1日 《健康必读·中旬刊》 20117
     [摘要] 目的:研究全面精心护理在手足口病患儿临床护理中的促愈作用。方法:以对症治疗和护理为主,根据手足口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提供全面的精心护理。结果:通过给予抗病毒、对症支持治疗及全面的精心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护理要根据患儿病理、心理的变化全面精心地护理,加快治愈,缩短患儿发病的痛苦时间。

    [关键词] 手足口病;临床观察;护理

    1临床资料

    我科从2009年3~8月共收治68例手足口病患儿,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取得满意效果,本组患者男46例,女22例,年龄5个月~7岁。具体临床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腔、肛周出现丘疱疹。一般无疼痛及痒感,愈后不留痕迹,体温37.8~40.3℃。本组合并心肌炎5例,主要表现为突然呼吸急促,心律快而不规则,有心肌酶学的特异性变化,体温在38℃以上;合并脑膜炎47例,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烦躁不安、嗜睡、肢体抖动等;EV71感染13例;心力衰竭、肺水肿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抗病毒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绝大部分效果好,死亡3例,其余均临床治愈出院。
, 百拇医药
    2护理

    2.1消毒隔离:将患儿及时隔离,安置在空气流通、清洁、温度适宜的病房内。限制患儿及家属出入,避免交叉感染。物品表面、地面每天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病房紫外线空气消毒器4h消毒1次,30min/次;加强床边隔离,护理不同患儿后应认真洗手或对手部消毒;对患儿的呕吐物及排泄物及时消毒处理,对患儿出院时的床单位,病房物品,对患儿的各种用具、餐具、玩具等应做好终末消毒处理。

    2.2心理护理:因突起发病,家长对本病认识不足,过度紧张,但为了避免传播,必须实行隔离治疗,因此家长和患儿很难接受,医务人员必须向家长作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以取得合作。根据患儿的性格特点,做好心理护理,要用温和的态度,爱护体贴患儿,消除患儿陌生感和恐惧感,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哭闹,争取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2.3发热的护理:小儿手足口病一般为低热或中等度热,无需特殊处理,可让患儿多饮水,如体温超过38.5℃,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退热剂。定时监测体温,若出现心动过速与体温增高不成比例则预示可能出现病毒性心肌炎。
, 百拇医药
    2.4口腔护理:患儿会因口腔疼痛而拒食、流涎、哭闹不眠等,鼓励患儿多饮水,要保持口腔清洁,用离子水漱口或做口腔护理,已有溃疡者,给予金因肽局部喷雾,以消炎、止痛促进溃疡面愈合。

    2.5皮肤护理:保证患儿衣服、被褥清洁,衣服宽松、柔软、经常更换,床铺平整、干燥,尽量减少对皮肤的各种刺激。臀部有皮疹患儿,应随时清理患儿大小便,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防止压疮、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2.6休息与饮食护理:手足口病患儿在病毒感染后如再继续剧烈活动,过度疲劳,营养不良等易导致病毒性心肌炎,因此患儿应当减少活动,多卧床休息,增加营养。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胃口较差,不愿进食,配以温性、可口、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禁食刺激性食物。必要时给予补液,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2.7并发症的观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在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神志、精神,有无呼吸急促、胸闷、头痛、恶心、呕吐、易烦躁、项强等,如出现则警惕无菌性脑膜炎。如出现呼吸浅促,口唇紫绀,咳粉红色泡沫痰则考虑肺水肿。监测生命体征,特别是心率及体温变化,以防止发生病毒性心肌炎。一经发现上述症状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处理,以降低死亡率。
, 百拇医药
    3结论

    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近年来逐渐受重视的肠病毒感染性、发热出疹性疾病。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EV71型)引起的传染病,多为5岁以下婴幼儿患病,潜伏期一般2~7天,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腔、肛周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少数患者并发无菌性脑膜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引起死亡。在患儿发病入院期间,主要以对症治疗和护理为主,护士掌握手足口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提供全面的精心护理,可有效地预防手足口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促进患儿尽早痊愈。

    参考文献:

    [1]王仁春.手足口病的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医药月刊),2007,4(2):186.

    [2]张湘婷.73例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体会[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3(17):1553.

    [3]张洪涛,尚世卿.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预防[J].医学创新研究,2006,3(7):69., 百拇医药(郭淑玲 刘启霞 李淑萍)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小儿科 > 手足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