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必读·中旬刊》 > 2011年第10期 > 正文
编号:12477723
青少年糖尿病心理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0月1日 刘香玉
第1页

    参见附件(1918KB,2页)。

     [摘要]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并予创新型护理以缓解负性情绪。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将84例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分为创新型护理(实验组)和传统的护理(对照组),对两组心理特征进行评定,测定不良心理程度。结果: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性,干预后两组患者不良情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创新型护理疗效优于传统意义上的护理

    [关键字]糖尿病;血糖;心理护理

    古代名医希波克拉底有句名言:“了解什么样的人得了病,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样的病更为重要。”[1]医学研究的结果也证实,心理问题已成为糖尿病的重要诱因。不良情绪会引起体内某些应激激素分泌,如:“生长激素、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这些激素的升高会引起血糖的升高和糖尿病病情的反复。现将2008年8月至2010年9月84例年龄在6-34岁的病人,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进行的护理,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84例患者年龄在6-34岁,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2人,对照组参与实施传统型护理其中男22人、女20人,年龄8~34岁,实验组参与实施创新型护理,其中男24人、女18人,年龄6~32岁。

    2常见的心理问题

    2.1焦虑和恐惧:

    这类病人多数是对疾病的不了解,对自己患病的严重程度及性质不清楚【2】,再加上又听别人片面的说过比如;这种病治不好、很多东西都不能吃、不能做体力活等。特别是对于孩子和那些上有老下有小的病人这种心理更加强烈。学龄的孩子每天要注射胰岛素,有的还要带“胰岛素泵”上学害怕同学以貌取人,拿自己当话柄。

    2.2猜疑与怀疑:

    病人会主观上认为“我实际上没有什么病,能吃能动的,我怎么会得这种病呢”等想法。别人的一个眼神或者一句话都会激起他们的猜疑。听到别人小声说话,就认为是说自己的病情严重,甚至没救了,曲解他人的意思。医生调整用药剂量就主观上认为在他身上做实验。

    2.3愤怒与否认:

    病人常常认为自己得这种病上帝是不公平的,向周围的人莫名其妙的发火,毫无理智的发泄【3】,如亲人、朋友、病友甚至医护人员。否认自己是糖尿病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918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