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必读·中旬刊》 > 2012年第6期
编号:12279510
老年患者门诊输液不良反应的研究及管理(1)
http://www.100md.com 2012年6月1日 《健康必读.中旬刊》 2012年第6期
     摘要:目的:分析门诊老年患者输液过程中出现的常见不良反应及因素,总结应对不良反应的措施。方法:对2010年1月到2011年9月来我院门诊输液的20岁以上的病人754 例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60岁组(观察组)和<60岁组(对照组),分析不同年龄组在不同室温下输液发生的输液不良反应及相关因素,并总结出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结果:同一年龄组不同室温下出现并发症的人数不相同,且室内温度越低更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相同室温下,不同年龄组出现并发症的人数不同,且年龄越大,并发症越多。结论:门诊输液时需对60岁以上,伴有相关基础性疾病的患者给予重视,特别是在气温寒冷的季节,以降低该类人群输液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老年患者; 门诊输液; 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4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190-02

    门诊输液具有快速有效,经济方便的优点,因而成为现阶段临床上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老年患者是一个特殊群体,随着组织、器官的日益衰老,血管的脆性增加、弹性降低、血流速度减慢,及多种慢性基础性疾病需要生长期用药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作为基层医院,我们面对的大多数病人文化素养及健康知识相对较低,如何分析并了解此阶层高龄患者输液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及发生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做好防范措施,提高输液治疗的安全性,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是在门诊输液护理中值得研究的护理问题。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2010年1月到2011年9月来我院门诊输液的20岁以上的病人754 例作为观察对象,年龄最高为88岁,将其随机分为≥60岁组(观察组)378例和<60岁组(对照组)376例,期间经过了2个冬季和2个夏季,冬季最高室温为15℃,最低室温为5℃;夏季最高室温为30℃,最低室温为23℃;(注:在我院夏季室内可以使用冷气,冬季无暖气设备),2组患者在性别、输液时间、输液量等方面均无差异,输液前有寒颤、发热、静脉炎,心电图异常等病人排除在外。

    1.2 方法:观察两组不同年龄的患者在不同室温下输液发生的输液不良反应,并对输液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总结。

    2 结果

    数据分析采用的是SPSS(16.0)。

    同一个年龄组两个不同温度下出现并发症的人数比较采用四格表卡方检验,得出P分别为0.000和0.000,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同一个年龄组不同室温下出现并发症的人数不相同,且室内低温比高温出现的并发症更多.相同室温下,不同年龄组之间出现并发症人数的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得出P值分别为0.000和0.000,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相同室温下,不同年龄组出现并发症的人数不同,且年龄越大,并发症越多。

    3 不良反应及常见因素

    3.1 穿刺失败

    3.1.1 老年人的血管硬化,脆性大,缺乏脂肪保护,易滑动,穿刺后回血慢等导致穿刺难度大.特别是伴有糖尿病、肺部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这些老年人常见的多发病、慢性病病人。

    3.1.2 由于老年人血管脆、硬、滑,护士操作技术不过硬,很容易造成穿刺失败,在天气寒冷的季节更易导致穿刺失败。

    3.2 渗出/坏死

    3.2.1 老年患者是输液外渗发生率较高的群体,由于身体机能减退、皮肤松弛、血管脆弱,而且对疼痛不敏感,易造成输液外渗。

    3.2.2 技术因素:医护人员的护理技术不熟练也是造成输液外渗的原因之一:对患者所输注药物的特性缺乏了解,方法使用不当;对局部血管解剖结构了解不清楚,导致一个部位反复针刺。

    3.2.3 药物因素:输注药物的浓度、渗透压、酸碱度、活性等理化因素是引起输液外渗的主要原因。如高浓度的氯化钠、氯化钾、20%甘露醇溶液等高渗溶液、去甲肾上腺素等血管收缩药以及一些抗肿瘤药物,均能引起渗透性损伤。

    3.2.4 当环境温度低于机体温度时,身体机能下降,局部血管收缩,增加穿刺难度或是针头滑出血管外等导致液体外渗。

    3.3 寒颤

    3.3.1 病人出现寒颤常是发热反应的前期反应,发热反应是常见的输液反应,常因输入致热物质(致热原、死菌、游离的菌体蛋白或药物成分不纯)、输液瓶清洁消毒不完善或再次被污染;输入液体消毒、保管不善变质;输液管表层附着硫化物等所致[1]。

    3.3.2 在此次观察中发现,当环境温度明显低于机体温度时,导致输入体内的液体温度过低且长时间输液可使病人发生赛颤。本组观察的≥60岁组,在室温2-15 ?C时的32例寒颤中,只有5例出现了发热反应。

    3.3.3 有文献报道老年患者年龄越大越易发生输液反应,且同样的并发症出现在老年患者中,表现更重,易出现寒颤[2]。

    3.4 静脉炎 根据相关报导,引起静脉炎有多方面的因素。

    3.4.1 输注的液体温度过高或过低也可对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炎性损伤,导致静脉炎[3]。

    3.4.2 药物的高渗透浓度、pH值过高或过低、以及某些药物本身的化学特点都可对血管内皮细胞产生刺激作用,引起局部的炎症反应[4]。

    3.5 心脏相关不良事件

    3.5.1 对病人的病情评估不足,如心、肾功能不足等长时间输液、输液速度过快、液体量过多等等,都可能引起心脏相关不良反应。

    3.5.2 患者的不遵医行为,自行调节加快输液速度。

    3.5.3 药物的不良反应。

    3.6 空气栓塞

    3.6.1 原因由于输液管内空气未排尽,导管连接不紧,有漏缝;加压输液、输血无人在旁看守,均有发生气栓的危险。

    3.6.2 病人在输液的过程中走动,墨菲氏滴管倒置,导致空气栓塞。

    3.6.3 护士在更换液体时没有发现墨菲氏滴管滴空,空气已经下到墨菲氏滴管以下未预处理导致空气栓塞。

    3.7 疼痛, 百拇医药(李艳)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