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必读·中旬刊》 > 2012年第10期
编号:12747925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的临床意义(1)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0月1日 健康必读·中旬刊 2012年第10期
     【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023-02

    目前,我国的心血管发病率逐年增加,高血压病、脑卒中、冠心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长期的血压升高引起的动脉血管管壁增厚、硬化、顺应性降低及僵硬度增加,从而导致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并发症。监测动脉硬化程度有助于从尚未患病的“正常人群”中筛出高危人群,从而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早在1914年MacWilliam与Melvein已阐述过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变化与血管弹性之间的关系。当大动脉系统硬度增加、顺应性下降、波反射速度加快、反射点近移,故使反射波提前出现在动脉压力波舒张期失去反射波的协同作用,舒张压下降。这说明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变化关系可以反映动脉血管的弹性。2006年初次提出了根据人类24小时血压的昼夜变化,利用常规应用的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得到一系列收缩压与舒张压的数值。利用这些数值计算出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的变化关系。Li等[1]对348名志愿者行动态血压检查,收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舒张压与收缩压之间的回归关系,然后用1减去此回归系数即为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mbulatory arterial stiffness index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8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