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必读·中旬刊》 > 2012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2367595
慢性浅表性胃炎行中药陈夏六君子汤加味治疗的效果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1日 周拥军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浅表性胃炎治疗中中药方剂陈夏六君子汤加味辅助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门诊2008年~2009年收治并确诊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68例,将患者随机盲分为两组,分别进行西药常规治疗与联合中药陈夏六君子汤加味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显效22例(64.71%)、有效10例(29.41%)、无效2(5.88%)、总有效率94.12%;对照组患者显效13例(38.24%)、有效11例(32.35%)、无效10例(29.41%)、总有效率70.59%。观察组患者显效率与总有效率相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讨论:在慢性浅表性胃炎治疗过程中加入中药汤剂陈夏六君子汤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慢性浅表性胃炎;陈夏六君子汤;加味

    【中图分类号】R25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079-01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慢性胃炎中的一种常见类型。随着胃镜的广泛应用,发现率明显升高。因其病变表浅,对胃功能影响不大,故大多数患者常无症状,偶可发生饭后饱胀、嗳气,或见食欲减退、恶心等,一般难以为医、患者所重视[1]。我院采取陈夏六君子汤加味佐治慢性浅表性胃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门诊收治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68例,均经纤维胃镜检查确诊,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中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诊断标准。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部胀痛、嗳气、早饱、烧心、舌苔白厚、舌质偏红等,胃镜检查能够发现红斑,表现为条状、点状或片状,粘膜粗糙且存在出血斑、出血点、胆汁反流或者糜烂。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患者,男19例,女15例,年龄21~67岁,平均(40.8±6.9)岁,病程1~18年,平均(5.9±4.2)年;对照组34例患者,男21例,女13例,年龄24~61岁,平均(41.4±6.5)岁,病程2~14年,平均(6.1±4.5)年。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进行抗生素与常规药物治疗,抗生素治疗方案包括20mg奥美拉唑、0.4g甲硝唑、1.0g阿莫西林,每日2次,持续给药14天,同时进行次枸椽酸铋胶体口服,每日4次。以4周为1疗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六君子汤,方剂:茯苓12g、党参20 g、青皮12 g、木香12g、苍术6g、厚朴12g、藿香6g、陈皮6g、法半夏6g、柴胡6g、甘草3g、干姜6g。湿食郁滞患者加白术和生薏仁,脾气虚寒患者兼用吴茱萸。服药方式为水煎服,每日1剂,煎至750ml,分3次服用,持续治疗20天。服药过程中禁止饮酒与浓茶,保持饮食清淡。

    1.3评价方法:根据中国慢性胃炎协会2003年制定的疗效标准,将疗效分为3级[2]。显效:临床体征与症状基本消失,胃镜复查胃部粘膜水肿充血情况基本消失,出血点或斑与糜烂消失。有效:临床体征与症状明显改善,胃镜检查胃部黏膜颜色呈现淡红色,出血点或斑与糜烂情况显著改善。无效:临床体征与症状无明显改善,胃镜检查无明显改善。

    1.4统计学方法:检验指标资料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单位以x2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1疗程后的临床效果比较,见表1。

    3讨论

    慢性浅表性胃炎,在各类慢性胃炎中最为常见。多数病人有胃部不适、隐痛,上腹饱胀,嗳气,胃纳不振,食后胃部胀痛加重等症。若有胆汁反流存在时,常表现为持续性上腹部疼痛、灼热,也可伴有反流性食管炎。一般无明显体征,有时上腹部有轻度压痛。慢性浅表性胃炎经胃镜检查可见患者胃粘膜有水肿、斑点状充血和细微红白相间;粘膜皱襞顶端线样充血;条片状灰黄色脓性或灰白色稠液粘着于粘膜不易脱落;粘膜斑点状出血或糜烂。其病变往往呈弥漫性分布,多发生于胃窦部[3]。活组织检查可见病变浅表,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浸润仅限于胃小凹水平以上的浅层固有膜,腺体一般正常,粘膜厚度正常。目前关于本病的西医治疗仍以保护胃粘膜、制酸、抑制十二指肠逆蠕动、抗菌等为原则。中医辨证认为,本病的发生与热、湿、郁等最为相关。故治疗多遵清热解毒、化湿和胃、疏肝理气、活血通络等为法则。据观察治疗效果颇佳。

    陈夏六君子汤具有健脾胃、止呕吐、化痰湿的功效,能够治疗脾胃虚弱、胃气上逆证,症见呕吐痰多、食少便溏、咳嗽痰稀、痞满短气。用于治疗慢性腹泻、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的咳嗽、妊娠呕吐等病症。《医学心悟》曰:“凡病始受热中,末传寒中。”慢性胃炎每多迭经中西药治疗,病程久远,正气耗伤,病情往往由实转虚,属虚寒者居多[4]。病机上与太阴病相似。张景岳说:“脾胃属土,惟火能生,故其本性常恶寒而喜暖。”临床对脾胃病延久,只要审无明显热证、实证,悉应从温补脾胃着手。加味陈夏六君子汤,取理中汤温补脾胃之阳,党参、茯苓助命门之火,配木香、半夏、二陈理气化痰,芳香醒脾和胃,四逆散行气解郁,疏利少阳,以防木来侮土。全方温健脾胃,理气化湿,温而不燥,补而不滞,且药性平和,较长时间服用亦无明显副作用,可视为治疗慢性胃炎的善后良方。

    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检测手段的丰富,对本病的认识不断深入,广大中医药学者融合和借鉴西医,在辨证基础上结合本病西医的病因病理,中西医结合,辨证与辨病结合治疗本病,如“宏观辨证结合胃镜下粘膜象施治,抗四感染中药研究和应用……”,显示广阔前景和巨大优势。

    参考文献

    [1]陈世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644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