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必读·中旬刊》 > 2012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2367679
宫腔镜在诊断子宫内膜息肉中的临床价值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1日 彭伟 赵婧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在诊断子宫内膜息肉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9月~2011年8月经宫腔镜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的138例病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超声检查,术后做病理并做出最终诊断,比较超声、宫腔镜检查与病理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符合率。结果: 超声检查灵敏度为90.4%,假阳性率为8.0%,符合率为75.4%;宫腔镜检查灵敏度为93.5%,假阳性率为6.5%,符合率为93.5%。宫腔镜检查符合率明显高于超声检查(P<0.05)。结论: 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临床价值较高,再联合病理检查,可作为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金标准。

    关键词:子宫内膜息肉; 宫腔镜; 诊断

    【中图分类号】R711.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131-02

    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s, EP)是子宫内膜基底层腺体和间质的局灶性增生,其形成可能与高雌激素刺激、炎症、内分泌紊乱等有关[1],是导致异常子宫出血和不育症的常见原因。通常的诊断方法有超声检查、诊断性刮宫及子宫切除后病理确诊,但漏诊率较高,且刮宫不能完全清除息肉组织,同时还会造成正常子宫内膜损伤。药物治疗多无效,宫腔镜能在直视下检查子宫内膜生理、病理改变,是EP首选诊疗方法[2]。笔者总结分析了我院2009年9月~2011年8月经宫腔镜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的138例病例,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9月~2011年8月在我院行宫腔镜检查并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的138例患者,年龄32~59岁,平均(43.8±10.9)岁;孕次0~5次,平均(2.8±1.3)次;产次0~4次,平均(1.4±0.7)次;绝经26例,不孕症14例。临床表现为月经紊乱或异常阴道出血96例,阴道分泌物增多14例,无症状28例,合并子宫肌瘤3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6例,子宫腺肌症5例。术前均行超声(经腹或经阴道)检查后转行宫腔镜检查。

    1.2检查方法:月经干净后3~7d,常规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手术前一天阴道消毒,于阴道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400μg软化宫颈。使用5%葡萄糖为膨宫液,膨宫压力为80~100mmHg,流速为 260mL/min。患者取膀胱截石位,麻醉,常规消毒铺巾。置入宫腔镜探查宫腔情况,确定有无息肉及息肉生长部位、大小、数目。单发息肉自根蒂处切除完整取出;多发息肉且要求保留生育功能者,行息肉加功能层切除,无生育要求者,行息肉加浅肌层切除。然后吸刮宫腔一圈,切除的息肉及内膜组织送病理检查。

    1.3子宫内膜息肉诊断标准:①B超:子宫内膜有突起物,大多数呈现强回声,也可呈现低、中、不均回声或蜂窝状回声[3]。②宫腔镜检查:表现为突出子宫内膜表面的柔软的、有蒂赘生物,可单发或多发,直径1~2mm,大者可充满宫腔。表面光滑,呈粉红色,与周围内膜颜色一致,有纤细的毛细血管网,合并炎症或坏死,颜色呈暗红或黄白色[1]。③病理检查:子宫内膜息肉由腺体和间质构成,表面为低柱状或立方形上皮,间质水肿,腺体数量不一,微血管增生,有炎性细胞和纤维母细胞。间质常胶原化、纤维化,并有成簇的厚壁血管。息肉内腺体与周围内膜腺体可同步周期性变化,也可不同步或不出现周期性变化[4]。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超声表现特征:138例患者中,115例术前超声提示子宫内膜厚度>5mm或探及强回声、低回声光团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164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