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必读·中旬刊》 > 2012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2367734
血液灌流联合乙酰胺治疗有机氟类鼠药中毒28例临床观察及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1日 潘承琼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观察血液灌流联合乙酰胺治疗有机氟类鼠药中毒的临床治疗。方法:将28例有机氟类鼠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接受常规治疗的12例为对照组,1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HP与HD联合治疗的为治疗组。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7%比71.6%,P<0.05),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9.16%比100%,P<0.0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乙酰胺是治疗有机氟类鼠药中毒的有效方法之一,疗效确切。

    关键词:血液灌流;乙酰胺;有机氟类鼠药中毒

    【中图分类号】R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163-01

    鼠药中毒是基层医院常见的急性中毒之一。市售灭鼠药,大多数成分不详,且一般无特效解毒剂。急性中毒症状严重,发展迅速,如不及早治疗,常见危及生命。我科自2008年5月至2012年8月以来共收治鼠药中毒35例,其中28例家属均能说明鼠药的来源,证实是有机氟类鼠药中毒28例,现将采用血液灌流联合乙酰胺治疗有机氟类鼠药中毒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28例急性有机氟类鼠药中毒患者均有明确的服毒病史,均系故意服毒自杀,男9例、女19例,年龄13-60岁,中毒至就诊时间平均为5.8h,轻-中度中毒11例,重度中毒17例,将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HP+HD治疗组16例,常规治疗组12例,两组性别、年龄中毒轻度、中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两组患者均按重度有机氟类鼠药中毒的常规原则进行治疗。常规治疗组给予彻底洗胃、导泻、镇静、解痉、乙酰胺、利尿、抗感染、保心、肝、肾、脑和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血液透析串联树脂灌流器,碳酸盐透析液、血液灌流+血液透析(HP+HD)治疗,每日一次,每次2-3h。视患者病情恢复情况进行HP+HD治疗1-5次,每隔24h治疗1次,一般患者1次即可。重症患者在呼吸机及心电监护下进行治疗。

    1.3观察指标:抽搐控制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治愈率、病死率。

    1.4统计处理: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于f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1显示,治疗组患者的意识恢复时间,抽搐控制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0)。表2显示,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总体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u=2.203、P<0.05)。

    3讨论

    氟乙酰胺又名敌虫牙胺,分子式G-H4-F-N-O,白色无臭无味针状晶体。用于杀鼠,属高毒类,人的口服半数致死量约为2mg/kg至10mg/kg。进入人体后干扰三羧酸循环,使三羧酸循环受阻,从而引致三磷腺苷的合成障碍及柠檬酸的堆积,使丙酮酮酸的代谢受到阻碍,妨碍了正常的柠檬酸的酸化和氧化,导致组织、器官发生难以逆转的病理学改变。以神经系统损害为主,长时间体内毒物与组织结合,并对心脏、肝脏、脾脏、肾脏、大脑均有不同程度损害[1]。中毒后表现头痛、头晕、视物模糊、乏力.肌颤、四肢发麻、痉挛、抽搐、烦躁不安、谵妄、脑水肿、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采用传统治疗,如洗胃、导泻、应用乙酰胺治疗,能使大部分毒物排出,减轻中毒症状,但不能清除进入血液的毒物。近年来,血液灌流应用到中毒治疗领域。血液灌流器可吸附血液中的有毒成分,清除率达96%[2],为中毒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但亦应注意血液净化只能清除血液中的中毒物质,不能改善中毒引起的病理生理变化。因此,同时应用特效解毒药物乙酰胺,改善代谢、营养、促进康复等综合治疗效果明显。

    4护理要点

    (1)心理护理:患者均系故意服毒自杀,应了解其服毒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导病人并与其家人一起关心、安慰、体贴她们,鼓励她们树立生活信心,要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2)HP联合HD治疗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解析进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的知识和目的,使患者配合治疗,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评估患者的血压、体重、水分等状况,避免在低血压、水分过多、血红蛋白过高、易高凝状态下进行HP+HD治疗,防止并发症发生。灌流过程中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寒战、发热、胸闷及呼吸困难的症状出现,如开始治疗后0.5-1h内出现上述症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49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