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必读·中旬刊》 > 2012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2367775
抢救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中快速开颅技术的应用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1日 许新平等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探讨抢救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中快速开颅技术的应用。方法: 本次实验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所收治的60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患者为实验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开颅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行快速开颅技术治疗,对比分析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死亡率和治疗有效率等临床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讨论:本次实验结果表明,抢救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中应用快速开颅技术,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抢救;外伤性颅内血肿;脑疝;快速开颅技术

    【中图分类号】R651.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188-02

    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指的是颅内出现所导致的一种脑疝症状,该疾病具有病情进展迅速,易形成脑疝,血肿量较大且出血速度较快等临床特征,患者通常存在瞳孔散大、意识障碍快速恶化等临床症状,发展到脑疝后期后,则会措施最佳的治疗时机[1]。本次临床实验对抢救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中应用快速开颅技术的临床价值进行了分析,现将本次临床实验的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本次实验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所收治的60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患者为实验对象,男性40例,女性20例,患者年龄范围在18岁至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3.5)岁。患者受伤原因主要包括:4例坠落伤,18例打击伤,38例车祸伤。患者受伤至入院治疗时间间隔为1h至5h不等,平均间隔时间为(3±1.4)h。其中,15例患者有继发性昏迷症状,45例患者为原发性昏迷。患者术前的GCS评分结果为:23例为6至8分,37例为3至5分。21例患者双侧瞳孔散大,一侧发生光反应迟钝,一侧发生光反应消失。39例患者单侧瞳孔散大。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并保证两组患者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开颅手术治疗,具体方法为:通过外伤大骨瓣切口或扩大翼点进入颅内,切口一次性完成,自帽状腱膜处将皮瓣分离,游离到颞肌前方时,将颞筋膜切开,在颢深筋膜的深浅层的间隙,向前继续分离到关键孔部位,形成肌瓣及皮瓣,并分别牵开。钻6至7只骨孔,利用线锯形成骨窗[2]。

    实验组患者行快速开颅技术治疗,具体方法为:第一,钻颅快速打开减压小骨窗:选择并标记出开颅切口,以手术切口中的颞段作为起点,从耳屏处起向上切开,直至绕顶结节,手术切口长约4至7cm,将达骨膜全层切开,并用牵开器撑开,使颞骨鳞部充分暴露,依据患者的头颅CT检查结果确定血肿部位,在靠近颅底的血肿较厚处,主要是颞骨鳞部翼点后侧行一钻骨孔,并将其扩大为3cm直径的小骨窗,直接流出硬膜外血肿,如果是硬膜下血肿,将硬脑膜切开后,自行流出血肿。如果是为颞叶脑内血肿,则需重新行血肿定位,将脑皮质切开,开放血肿腔。利用小骨窗快速清除血肿,也可在直视下行止血处理。第二,肌皮瓣的快速形成,切口深入骨膜层,并在骨膜下,将骨膜、颞肌及皮肤全层分离,形成肌皮瓣。若果首次减压即有较好的效果,可从帽状腱膜下将皮瓣分离,并游离到颞肌前侧,将颞筋膜切开,在颞深筋膜的浅深层间隙中,向前连续分离到关键孔处,形成肌瓣和皮瓣,并分别牵开。第三,铣刀的术前准备,行3至4只颅钻钻骨孔,并用连续用铣刀快速形成骨窗。第四,自血回输:小骨窗减压无法解决骨窗外出血问题,血液持续放出会提高患者失血量,实施自血回输后,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需血量。

    1.3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用卡方检验两组患者之间数据资料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254kb)